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青藏铁路开进卓玛家乡:现代浪潮冲击传统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6日00:30 新京报

  海晏因王洛宾与萨耶卓玛的故事而闻名;现代浪潮随交通革新冲击当地传统生活

  

青藏铁路开进卓玛家乡:现代浪潮冲击传统文化

  穿汉服的骑马人遭遇骑摩托的藏服人。这仿佛是一个注脚:青藏铁路即将给海晏带来的是,现代浪潮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本报讯 青藏线上的海晏,因为两弹一歌而闻名。“两弹”是指当年的核试验,“一歌”就是王洛宾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青藏铁路通车后,“遥远的地方”就不再遥远了,同时交通革新也给当地传统生活带来了现代浪潮的冲击。

  一鞭子打出“在那遥远的地方”?

  14日清晨,原子城外金银滩短暂的静谧被游客打断,他们与一位挂满银饰的藏族少女在张爱萍将军题词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纪念石前合影,游客们笑称藏族少女为“卓玛”。

  “卓玛”是谁?据当地旅游部门的宣传材料,1939年,王洛宾来金银滩参与电影拍摄。他晚年提起当时有个非常喜欢的藏族姑娘卓玛,于是哼出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海晏县旅游局的马局长说:“这不是传说,是真实的,青海人人知道。”不过,当年与王洛宾一起采风的朋友周宜逵质疑了这一说法。据周宜逵的回忆文章,所谓“一鞭子打出来”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不是真实的。“可能是王洛宾后来在某种场合一时陷入遐想脱口而出。即便是出自洛宾之口,我还是要说绝无此事!”周宜逵承认王洛宾说过那位藏族姑娘天真活泼,草原几天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但仅此而已,那一段神秘的爱情故事,其实根本不存在。对待质疑,海北藏族自治州旅游局副局长北京才让笑着说:“要的就是传说。

  说清楚了谁还有兴趣呢。卓玛像征着一些美好的东西。”

  古老民歌和传统生活遭遇冲击

  青海花儿能闻名全国也是借了王洛宾一臂之力。“花儿”是始于明代,流行于青、甘、宁、新四省区,汉、藏、回、土等民族的一种民歌,又称为“少年”。王洛宾根据青海“花儿”创作了歌舞《花儿与少年》,从此花儿开始传遍全国。

  据海北藏族自治州牧区的孔书记介绍,花儿在藏区也叫“拉依”,今年7月20日,金银滩草原将有大型的“拉依”大赛。海北州旅游局副局长北京才让也说:“到了农历的节日,政府会进行组织。”不过,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从前传唱口头的“少年”,如今的少年会唱的并不多。

  “我可不会唱,老人才会唱。”海北州西海镇的扎多称自己不会唱“拉依”,他的女朋友也不会唱。他们在当地放牧为生,都向往城市的生活。青藏铁路通车,给了扎多更多的希望,他辛苦打工急于改善自己的生活,对唱歌没什么兴趣。

  其实,不止“花儿”,在金银滩边上的金沙湾,一排排白色的帐篷密布河边。“哪有帐篷布这么密的,这里的牧民已经不再游牧了。”青海摄影师孙建军说,这些帐篷只是为了让城里人感受一下而已。真正的牧民都已经定居,“他们都坐在炕上看电视呢。

  青海牧民大多分了草场,各守自家田头了。”

  亲见当年歌中女主人公

  房东回忆王洛宾与卓玛;老相片讲述“青海湖畔最美的姑娘”

  

青藏铁路开进卓玛家乡:现代浪潮冲击传统文化

  金银滩上,施工人员在安放“在那遥远的地方”中女主人公卓玛的塑像。

  高高的土墙,飘动的经幡,关却江措老人在海晏县三角城的家是一个典型的藏家院落。

  退休前的关却江措是海北州人大副主任,他的父亲叫同曲乎千户,1939年,电影导演郑君里到金银滩拍摄电影时,就住在同曲乎千户的家里,当时关却江措只有七八岁,但他仍记得有个“王先生”,王洛宾当时是西宁的一名教师,参与了电影拍摄。

  在金银滩一带,只有同曲乎千户与养女萨耶卓玛能说汉语,所以只有他们能接待摄制组。当时只有17岁的萨耶卓玛亭亭玉立,草原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草原上最美的花是格桑花,青海湖畔最美的姑娘是萨耶卓玛。

  在拍摄电影以及次年四月的采风中,萨耶卓玛与王洛宾度过一段好时光。人们传说,一次拍摄过程中,萨耶卓玛与王洛宾同骑一匹马,疾驰在草原上,下马时,卓玛用马鞭轻轻打在王洛宾身上,这就是现在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关却江措家墙上有一帧黑白照片,让我们有幸目睹了当年的“好姑娘”的芳容,这是萨耶卓玛28岁时的照片,清秀的五官,长长的发辫,还是能让人理解王洛宾的歌曲,“我愿做一只小羊,依偎在她身旁。

  海北州旅游局北京才让副局长介绍,1953和1983年,王洛宾两次来到海晏县寻找卓玛,“因为是游牧民族,来了两次,都没有找到”。萨耶卓玛是1954年病故的。

  据海晏县旅游局的马局长介绍,关却江措老人的房子今后要建一个王洛宾的纪念馆,老人将要搬往海南州去住。

  青藏铁路纪念币23日发行

  一套包括100元金币和10元银币

  据新华社6月15日电中国人民银行15日发布公告称,人民银行定于23日发行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1/4盎司圆形金质纪念币、1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各1枚,均为国家法定货币。

  1/4盎司金币直径22毫米,面额100元,正面图案为青藏铁路线路示意图及铺轨机工作图,并刊国名、年号;背面图案为昆仑山隧道,并刊“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纪念”汉、藏文字样及面额。最大发行量16000枚。

  1盎司银币直径40毫米,面额10元,正面图案为拉萨火车站及远山,并刊国名、年号;背面图案为长江源特大桥、牦牛、藏羚羊及雪山,并刊“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纪念”汉、藏文字样及面额。最大发行量36000枚。

  

青藏铁路开进卓玛家乡:现代浪潮冲击传统文化

  满大街都是卓玛

  因为王洛宾的关系,在金银滩美丽的草原上,记者也希望能够遇到“卓玛”,倒不是奢望能得到她“一鞭子”,就像领略巍巍高原、碧水蓝天中藏族少女的风情。

  一大群西宁来客与身穿藏服的少女合影,有人开玩笑大叫“卓玛,这边看”。那少女果然转了过来。几个游客面面相觑:“难道真叫卓玛。”一问之下,果然正是卓玛。

  海晏县旅游局的马局长介绍,三角城一带叫卓玛的姑娘很多,因为卓玛在藏语中是仙女的意思,所以整个青藏一带叫卓玛的女子就很多。也因为王洛宾传说的原因,大家都想有个像传说中一样美好的爱情,所以海晏这片叫卓玛的就更多了。

  最后离开西海镇出城的时候,记者看到有人用太阳能反光镜烤饼,觉得新鲜,围上去打听,烤饼的是一个年轻的姑娘,热情掀开锅盖,给我们看。在请教芳名时,结果又叫卓玛!

  青藏铁路两度下马

  铁道部原部长称三年自然灾害等导致停工

  综合新华社电“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后,我也想坐火车去拉萨。”谈起青藏铁路全线通车,97岁的铁道部原部长刘建章还介绍了青藏铁路曾经两次下马的经过。

  刘建章介绍,“20世纪50年代末,青藏铁路第一次上马时,我曾幻想1962年能修到拉萨。然而,1961年3月,因三年自然灾害,青藏铁路全线停建”,“1974年,青藏铁路再次上马。西宁至格尔木段展开建设大会战,格尔木至拉萨段则是勘测设计大会战。但限于当时的经济实力和高原、冻土等难题,1978年8月,青藏铁路格拉段第二次‘下马’。”

  专题采写

  本报特派记者徐春柳(除署名外)

  本版摄影

  本报特派记者陈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