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吾楚有责——崛起在青山绿水间(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6日04:40 荆楚网-湖北日报 | |||||||||
东湖风景区的青山绿水蓝天 在希望的田野上 武汉“城在林中”绿色景观 人与自然的和谐 直面水环境危机 湖北号称“千湖之省”,丰富的水资源是我省拥有的重要竞争力要素之一。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省逐渐面临水环境危机。 长江、汉江支流水质普遍较差,汉江部分江段多次出现“水华”现象;城市内的小
群众的饮水安全,因此受到严重威胁。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农村达不到饮水安全标准的人口近3000万人。“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尤其把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汉江中下游和洪湖、梁子湖等水域治理作为重点。 通过建污水处理厂、卫生填埋场、治理污染源等,湖北三峡库区近5年投入23亿多元,完成了82个水污染防治项目,有45家工业企业已被关闭或完成治理达标,使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的排放总量明显下降。 为确保丹江口水库“一江清水送北京”,我省对汉江流域超标工业污染源实现限期达标治理,在汉江上游关停了造纸厂、黄姜加工厂等一批污染企业;投资2.76亿元,在十堰建设日处理废水16.5万吨的神定河污水处理厂。 加强了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自2003年起,我省每月定期组织对武汉市等18个城市中的36个水厂、3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监测,取缔非法排污口,关、迁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企业,切实保证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 2005年我省水环境监测统计表明:我省长江、汉江干流水质总体良好,长江干流基本保持二类水质标准,汉江干流基本保持三类水质以上,有96%的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划要求;三峡库区干流湖北段,水质保持了蓄水前的水平;丹江口水库除总氮超标外,水质一直保持二类水质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达到94.5%,比2003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 构建绿色生态 由于资源开发利用不当,我省部分地区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的日益脆弱,已危及到生物多样性种群的生存。我省湿地和水域中生活的多种珍稀濒危物种,属一级保护的动物仅13种,二级保护动物仅29种,部分物种已经很难形成繁衍基础的种群数量。 针对已存在的耕地、湖泊萎缩,森林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等重大生态问题,我省制定了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以及长江水系水污染防治规划,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区和各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建立并完善区域环境生态监理站,加强区域环境生态质量的监测和管理。 “十五”期间,我省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27个,总面积36.46公顷,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23.4%。其中,5个湿地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三峡库区湿地保护与生态建设、洪湖湿地恢复和重建,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目前,全省共建立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229个,总面积110.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5.9%。这些自然保护区保护了我省近80%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70%的高等植物群落。 走循环经济之路 处于工业化中期初级阶段的湖北,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因素,制约经济发展现象日渐突出。 我省的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严重不足,“缺煤、少油、乏气”。煤炭储藏量不足全国的1%,石油已探明剩余可开采量仅占全国储量0.8%,天然气更少,96%的电煤要从省外调入。同时,我省资源利用效率较低。2003年,万元GDP能耗、工业增加值电耗、GDP用水量等,均大大高于国内先进省市的水平。 根据我省环境承载力分析,按照现有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水平,要实现2020年全省GDP翻两番,环境承受的压力将比2000年提高4倍至5倍;如果环境质量保持不变,资源生产率和污染负荷,则必须比目前提高4倍至5倍;如果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单位资源消耗的经济产出,就必须提高8倍至10倍。 因此,省委、省政府提出,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 针对偏工、偏重型的经济结构,优先发展资源消耗小、环境影响小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 目前,通过发展高新技术园区等措施,我省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支柱产业为主导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33.9亿元,同比增长23.6%。 我省还实行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试点,促进产业循环式组合。东西湖工业园区已初步实现企业之间的资源再生利用“大循环”,年增加经济效益超过4000万元,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青山环保工业园形成了硫酸、盐酸、能量、粉煤灰等多条工业生态链条,去年,该园区环保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 3月15日,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在5年内,以冶金、化工、建材、电力、轻工、汽车6大行业为重点,建成100家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循环型企业,规划、建设、改造10个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工农业园区,建设5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城市。力争到2010年,我省消耗每吨重要资源产出的GDP年均提高3%左右,每万元GDP能耗年均降低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年均下降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