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到北京开店去!沙虎村500余外出务工人员北京“淘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6日11:42 黑龙江日报

  王增伟 本报记者 芦伟坤

  “走,到北京开店去!”刚刚从北京回村的于艳彬正在亲戚和邻居家中“招兵买马”。

  这里是海林市海南乡沙虎村,全村1200多个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就有700多人,其中
500余人到北京“淘金”,开了80多家饭店、食品店和超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就有30多家,在当地被称为“沙虎现象”。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沈玉女,朝鲜族,今年67岁,因做得一手好冷面而远近闻名。聊起过去在北京创业的经历,沈玉女记忆犹新。

  1985年的一天,北京的一个好朋友打电话说在北京有个老板请她做冷面师,月薪给到350元。在那个年代,350元对于沈玉女来说具有相当的诱惑力。她决定去闯一闯。

  一年后,沈玉女看出了经营饭店的一些门道,她决定自己开饭店。很快,只有八张桌子的“延吉冷面馆”在北京开张了,47岁的沈玉女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不到半年时间,她就还上了3.5万元的借款。

  雪球效应带富全村

  沈玉女外出半年就成了村里的首富,乡亲们在羡慕之余,心开始萌动。春节过后,十六个村民跟着沈玉女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不到一年,这些人又淘到了“金子”。村里沸腾了,于是,亲戚带亲戚,老乡带老乡,一批又一批的村民们滚雪球般外出打工。

  纪洪伟是曾经连化肥都买不起的贫困户。1994年,纪洪伟东挪西凑在亲戚手里借了6万块钱,带着妻子到北京开了一家小吃店。刚开始,他们每天晚上营业到12点,四点钟起床再忙活。经过十几年的拼搏,现在纪洪伟已拥有两个1000多平方米的饭店,资产700万元,而70多名员工中多半是沙虎村人。

  沙虎人的明天会更好

  一个有2000人口、地处偏僻的小山村,为什么能有几百人到北京开起80多家店?记者来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冯殿学的家里。

  冯殿学说,一是沙虎村外出打工的多是朝鲜族,很团结,在北京开饭店都用本村的人,出去一个人,就能带走一批人;二是沙虎人有做厨师的手艺;三是沙虎人肯吃苦,一步一个脚印才走到今天。

  谈起村里发生的变化,冯殿学兴奋起来。现在外出务工人员一年能拿回上千万元。去年人均收入达到4990元,这其中开饭店挣回的钱占了一大半。每逢过年时,在北京开大饭店的乡亲们开着奥迪、沃尔沃、别克、桑塔纳等各式各样的小轿车回村,把村里的整条大街都占满了。

  如今在外“淘金”的沙虎人已从单一的餐饮业向房地产开发、食品批发、空车配货、美容美发、办企业、搞装修等领域拓展。沙虎人相信,他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