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环保优先,庄严的承诺——无锡生态环境建设回眸与展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7日09:10 无锡日报

  本报记者章莹

  在无锡环保历程上,2006年5月应该是值得记取的历史瞬间。

  这一个月,滨江名城江阴走完了五年求索之路,傲然跻身国家首批生态市之列;同一个月,三省交界之地的宜兴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考核,为无锡大市建成国家
环保模范城市群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这两则关于环保的新闻,在当时也不过是平静地见诸报端,其在百姓中引发的振奋已远不能和当年“蠡湖重生”相提并论。事实上,在经历了六个多月前困难重重的环境质量全面小康攻坚战之后,坊间对决策层保护改善环境的能力和决心已不再存有任何疑虑。

  当疑虑消除,无锡人开始习惯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关于环境的诸多是非了。

  这种平和,不仅源自政府一次次直面环境问题的勇气和胆略,更源自决策者在“十一五”发展战略中做出的“环保优先”承诺。

  从工业减排、综合治理到生态市系统工程的全面推进,无锡环境保护已从点源污染治理的“尝试”走向了生态的系统性梳理和改造。从被动的亦步亦趋到如今自如的运筹帷幄,从个案的末端治理到生态链的全线规划设防,城市与环境在磨合中实现着和谐。

  对市规划局来说,“十一五”城乡规划的编制不同以往。这个一度以空间布局规划为主业的政府部门,在这次规划编制中面临着最为严峻的“环保优先”前置条件。简言之,在对无锡4700多平方公里市域进行摆布时,每划一条线、每画一个圈都要先自问:“这里的环境是否得到了保护?”这个前置条件“逼”出了无锡规划史上的一次创新:把需要保护的生态用地圈作“禁区”,无论多少年,开发之手都不能涉足———“生态圈地”轻松解决了保护问题。而当环保这根弦被一天天绷得更紧时,规划部门对“十一五”空间布局的腾挪整合也愈发显得得心应手。

  在“十一五”规划中,“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适度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进行划分”成为开篇首句。

  事实上,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同步规划的理念已渗透到方方面面。根据无锡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大型基础设施布局和自然山水形态,政府部门设计了城乡一体,一湖、二带、三纵、四区、五片、八路、八河为主要建设内容的生态景观林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利用“四沿”、“四旁”、“四荒”开展绿化造林,重点实施森林资源培育和生态建设工程、森林植被恢复和优化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和安全工程,一张牢不可破、密不可漏的生态大网已经织就。

  从当初一个个点源污染的治理到如今全系统防护,从环境投诉居高不下到众志成城拿下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金字招牌”,无锡在反省中警醒,在警醒中振作,在振作中掌握了主动。

  环保,这已不单单是个社会问题,它同时不可阻挡地在经济领域长驱直入,甚至直击产业命脉。这一次,企业家们清晰地意识到了,粗放的发展模式已无路可走。产业调整和升级,史无前例地遇到了自然力的助推。

  近年来,市环保局局长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上出现的频率可谓逐年提高。有人戏言,其势头直追宏观层面的发改委主任。事实的确如此,被划归为建设口的环保部门,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经济的发展建设中,确切地说,环保“第一审批权”开始主导着产业发展的方向。

  可以追溯,两年前,市发改委、经贸委就以能耗、水耗为标准制定了无锡产业发展目录。在此前后,决策层开始筹划50平方公里内环工业企业“退城入园”计划。与此同时,每年因污染问题被关停并转的企业不可计数。企业界蓦然惊呼:陈旧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

  惊呼之后,企业争先恐后地寻找着“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这条出路。来自江阴的消息称,至目前为止,江阴已有41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67家企业实行了清洁生产审计,每年节水1600万吨,节电1800万千瓦时,减排COD880吨,烟和粉尘1620吨,新增经济效益21.8亿元。废纸造纸、粉磨水泥等综合行业也将触角延伸到生态经济领域。在江阴,电力、钢铁和化工等行业已创建10多家废水循环利用,粉煤灰、煤渣、钢渣回收利用的企业,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90%以上。去年,江阴全市综合利用粉煤灰27吨、煤泥92万吨,煤渣66万吨、钢渣2万吨。

  在西翼宜兴,经济命脉上的环境保护也风生水起。近两年来,这个陶瓷业发达的苏南城市,关停倒焰窑257家,拆除各类燃煤型窑体393座,烟囱710支。据统计,仅此一项,宜兴市就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4320吨,烟尘排放量1000多吨。

  受到省环保厅、国家环保总局高度赞扬的江苏灵谷化工氨氮治理和宜兴协联生物脱硫,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了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从蠡湖治理开始,环保攻坚战就一役接一役,城市在每一次“迎战—决战”间铸就了百折不挠的信心,积累了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宝贵经验。“十一五”来了,一个生态的家园离我们还会远吗?

  淡黄色封面的《无锡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在最近一次市政府常务会上正式讨论通过。这本历时近一年编制而成的《纲要》,将成为近五年无锡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总纲。

  这也许是难于以往任何一次的大决战。目标已经非常明确,到2010年,全市在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基本现代化各项指标的目标值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均要下降20%。“十一五”末,无锡必须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群。

  相关部门对局势的分析与把握已经了然。市环保部门提出,重点区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仍是重中之重。目前,长广溪湿地,蠡湖、梅梁湖水体生态修复、生物净化工程正在进行,直湖港、小溪港等11条出入湖河道小流域综合整治也将加快实施;以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为重点的燃煤电厂脱硫必须稳步推进,年内市区内环230台4吨/小时以下锅炉将全部被清洁能源取代。沿路、沿河、沿山地区的绿色屏障建设也正在全面铺开。按照时间表,到2007年,全市新增森林面积22万亩;到2010年,森林总面积达150万亩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