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造一个绿色晋北阻击沙尘暴(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8日03:30 山西晚报

  

造一个绿色晋北阻击沙尘暴(图)

  郭学斌(中)和他的同事们长年战斗在风沙一线

  昨天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及干旱日,本报记者专访山西防沙治沙项目组组长郭学斌

  曾经,山西北部森林密集、绿草丛生、气候宜人、河水清澈;如今,却“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成了京津地区的三大风沙源之一。为改变生态环境,国家启动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2002年,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怀仁县防沙治沙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开始实施。3年过去了,山西省林科院荒漠化项目组的4位专家吃住在风沙一线,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提供了新的治理模式。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及干旱日,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该项目组组长郭学斌。

  绿色梦想让老百姓摆脱黄沙之苦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怎么会选择荒漠化这个研究专业?

  郭学斌(以下简称郭):一个护林员开启了我的绿色梦想。我出生的阳城县山泉村属中条山森林经营局台头林场辖区,那时,邻村有一个护林员,他的工作是每天上山转一圈,看山上有没有树木被偷伐,然后下山在村子里转几圈,发现谁家新扎了篱笆墙,就会敲着木桩的新锯茬让村民交罚款。那时候我还小,对护林员的工作特羡慕。高中毕业,就选择了山西农业大学林学系。1992年,我们林科所在大同怀仁的金沙滩镇建起项目基地,那是一个中德合作项目,我被抽调至项目组工作。

  山西北部地区有一句话形容那里的恶劣环境: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1992年春季的一天,我们驱车赶往金沙滩,翻过雁门关,被关外的景象震惊了:风沙弥漫,昏黄一片,看不见村庄和农田,我第一次体验到了沙尘暴。在金沙滩基地,竖着中国国旗和德国国旗,有几次,旗杆被扬沙齐齐击断。洁净的院落,一夜之间被一层黄土覆盖。

  在中德合作的6年间,我被两次派往德国学习,德国的绿地覆盖面积在40%以上,是中国的4倍多,和金沙滩比,一个是绿色海洋,一个是黄色戈壁。回来后,我更意识到了治理荒漠的重要———我们一定要找到让山西北部的百姓摆脱黄沙之苦的办法。

  记:荒漠化研究是枯燥的,在枯燥的研究过程中有没有一些难忘的故事?

  郭:有啊,太多了。你见过我们工作的行头吗?沙尘暴刮起,我们会用一块纱巾把头整个包起来,在眼睛那里剪出两个大洞,戴好风镜,扛着仪器冲入风中。有一次,天气预报要起大风,我们高兴极了,一早,专家组的4个人就“化装”从基地出发,到达实验地。那是一块100多米长的黄土地,地表裸露着,没有一点生物。当时,风已刮起,漫天飞沙,几个测量点谁都看不见谁,大家只能在风中吼叫着联系对方。我们要在同一时间测出风的速度,每隔一个小时记录一次数据。风太大了,好几部仪器上的风向指针被刮掉,仪器支架被大风刮倒。尽管有纱巾遮面,大家的脸还是被沙打得发红……

  小有成果一些不毛之地又起新绿

  记:沙尘暴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在这个名词流行之前有没有发生过沙尘暴呢?

  郭:发生过。先秦时山西北部曾群山起伏,森林茂密,山下绿草遍野,河水清澈见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后北魏迁都平城\(大同\后,连续不断砍伐本区森林,辽金期间,毁损加重,留存至今的应县木塔就是那个时期砍伐林木修建而成的。由于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日益沙漠化,风沙危害频频发生,有的年份,一年之中会有两次大风灾,有时“拔树倒屋,压死多人,沙尘飞扬,白昼如夜”。元朝森林破坏更甚,清朝继续扫荡残林,几至荡然无存,风沙灾害更加严重,至清前期,雁北已是“风猛、沙急”。1998年南方水灾引发了我们国家对水土保持问题、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关注,国家开始加大投入对荒漠化区域展开治理,沙尘暴进入科研部门监控领域。据气象部门统计,2006年上半年,山西北方地区共发生沙尘暴、扬沙12次,中国北方地区发生16次,最厉害的一次,一夜之间北京降下30万吨沙尘。

  记:对荒漠化问题研究了这么多年,还有什么发现?

  郭:山西的荒漠化土地分布在北部地区,包括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太原市、晋中市6个市的39个县区。风是一个大力士“搬运工”,“他”能将荒漠化地区的地表土长距离“搬运”到别的地方,大风刮起时,山西北部的沙土被“搬”走,“搬”到了北京,新疆的黄沙经宁夏银川“搬”到了山西,再经山西又“搬”到了北京,这种“搬运”着沙土的大风,就被我们叫成了沙尘暴。

  经无数次测量计算,我们发现,当风速达到每秒3.2米时,地上的土就会被卷起,风就有了“搬运”能力。换成气象语言,3级以上的风就有可能出现沙尘暴。所以,我们的研究方向是通过科学的植树造林,让每秒16米以下的风减弱到每秒3.2米以下,用植物覆盖裸露的地表,让山西的沙土不再往北京运动,挡住新疆刮来的沙尘暴,让新疆的沙土落在山西,不再继续向北京前进。

  沿着这个方向,我们研究出北方地区防沙治沙的三围模式———林围林\(防护林围经济林\、林围草\(防护林围牧草\、林围农\(防护林围农田\,在林网建设上,我们推翻了沿用多年的前苏联模式———窄林带大网格,调整为宽林带小网格,树木与农作物成活率明显提高了。现在,这些成果已大面积推广开来,雁北地区的一些不毛之地泛起层层绿波。

  任重道远沙尘暴发生频率未降低

  记:你的研究让山西乃至北京的沙尘暴发生频率降低了吗?

  郭:没有。

  记:为什么?

  郭:荒漠化是经过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更长时间逐渐形成的,气候变化是主要成因。荒漠化不可能根治,但可根据荒漠化程度,采取适宜的措施,减轻其危害,控制其发展。十年树木,特别是山西北方地区,气候寒冷,一棵树长大至具有防沙作用,得十多年。山西北部地区位于首都北京的上风方向和毛乌素沙漠前沿,时刻受到沙漠前移的威胁,荒漠化的防治,不仅关系到当地环境的改善,而且关系到首都的生态安全,甚至影响到日本和韩国的环境变化。近年来,日本、韩国先后对我国荒漠化治理进行援助,其实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所以说荒漠化的防治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事,而是整个地球,全人类共同的责任,荒漠化的防治任重道远。

  本报记者 李红霞

  相关链接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及干旱日。1994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通过一项决议,建议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及干旱日”,同年12月,第49届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了这一决议。其宗旨是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搞好防治荒漠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勾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