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两场大讨论背后的“双城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8日07:4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开篇的话

  德阳与绵阳、内江与资阳、泸州与宜宾,6个四川工业重镇,演绎3篇比肩发展的“双城记”。在工业强省的宏大乐章中,本报选取这三组工业发展各有特色的城市,近观他们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新态势,记录并对照他们谋跨越、促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伍江川陶然“我们的城市发展可能有些超前。”6月13日,参与组织新世纪绵阳第一次思想大讨论的绵阳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何仁毅感叹。

  “西部一流”的城市建设水平,让一些绵阳人自我感觉良好。如今认真对照德阳后,很多人转而认为,德阳发展工业企业的做法务实,这对绵阳的城市建设也有启发。

  6月初,德阳党政负责人集体赴绵阳参观学习,接着《德阳日报》推出“论绵阳启示”系列社论,一场“对比绵阳找差距”的讨论随之在全市展开。

  这就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四川的“双城记”———绵阳与德阳,20多年前同属一地,分别建市后并肩成长为工业重镇,经济总量分列全省第二、第三,在四川工业化大潮中率先受益……比较无所不在,工业经济成为贯穿始终的红线。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工业化的理念之辩

  2005年底,到人行绵阳市中心支行下派锻炼的几个年轻研究生集体撰写了一份报告,名为《德阳“赶、超”绵阳探源》。报告从德阳与绵阳的经济金融比较、德阳GDP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绵阳经济发展出现波动的原因等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2000年—2004年短短五年间,德阳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已反超绵阳。

  2004年,德阳与绵阳在GDP总量上的差距已由1999年的67.1亿元缩小为30.1亿元。绵阳在全省经济总量第二的地位受到挑战。

  支柱产业单一集中、县域经济结构还带有明显农业化特征等六大问题被一一提出,大部分问题集中在工业领域。大量客观数据和定量分析,深深触动了绵阳新一届党政领导。市委书记谭力拍板:以此为基点,掀起全市“破除自我感觉良好”的大讨论,对绵阳工业重振雄风进行思想发动。

  随后,在市委的安排下,绵阳先后派出几拨人马,“或明或暗”地探访德阳,并由宣传部汇总形成一份名为“透过德阳看差距”的调研报告。最终,这份报告和人行的调研报告一起,成为全市各级干部学习的蓝本。

  经过学习讨论,多数干部形成一种看法:绵阳过去的发展理念是先搞好城市建设优化环境,再吸引人才、资金发展企业,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的城建,成为绵阳思想上和财力上的包袱;在城市建设稍显滞后的德阳,藏富于民的思路造就大量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从而使工业经济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独生子”与一群“小巨人”:工业化的方式之辩

  德阳、绵阳的总体实力都处于全省前列,两市各自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自建市以来也十分清晰。

  几年前,绵阳奉行“独生子女”策略,唯一的巨型企业长虹一直奉行“大而全”的策略,自建配套企业,但集群优势不太明显。

  反观德阳,2002年正式启动重装基地建设,到2005年,二重、东电、东汽三大厂配套企业300余家,重装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90亿元,总体超越长虹。在化工领域,没有钛资源的绵竹还建起了国内一流的钛白粉生产线,磷化工、硫化工等配套企业众多。

  德阳市经委主任田亚东认为,德阳建市之初提出“放权于县、藏富于民、放水养鱼”的发展方针,最重要的实践是财政“递增包干”政策。“县级财政收入超过基数部分,留给县一级使用”———20世纪80年代带有试点性质的这一政策,极大推动了德阳县域经济发展。这种举措还落实在企业家层面,每年德阳都要重奖各类优秀企业家。

  对此,绵阳分析认为:德阳独特的财税体系造就了“区县包围城市”的独特发展路径。市与县不是老子和儿子的关系,而是兄弟关系,自下而上的发展动力十足。可资证明的是,长期以来几个县的财政收入和市本级财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甚至个别县财政收入曾超过市本级财政收入。2005年全省10强县中,德阳独占4席创新引领还是规模引领:工业化的未来之辩

  更多清醒的德阳人发现,在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大讨论之后,工业底蕴同样深厚的绵阳已悄然发力,制订出台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绵阳市经委主任邓坤透露,今年1至5月,绵阳工业经济增速达24.19%,在全省6个一类工业城市中位列第二。除长虹复苏外,重要的原因是各级工业开始“百花齐放”。

  绵阳已提出,该市工业发展核心优势在于人才和技术。下一步,科技城建设必须改变思路,科技城必须是产业科技城、工业科技城,科技发展的成果还是要在本地开花。目前院地双方已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双方的发展思路已高度统一。邓坤还透露,围绕3G手机、空调压缩机和PDP屏三大创新项目,长虹正谋求进一步做大做强。

  田亚东认为,对比绵阳,在强调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大背景下,新型工业化特征明显的绵阳一旦发力,很可能迅速实现跳跃式增长。而德阳工业在20多年快速增长之后,已面临转变增长方式的巨大压力。

  各种理念思维碰撞之中,一支工业变革的乐曲,正在两座工业城市奏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