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见识徐州花园式村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8日09:19 扬子晚报

  不知从何时起,铜山县三堡镇潘楼村,这座与安徽省隔河相望的苏北小村,名气一下子大了起来。慕名造访者纷至沓来。

  2006年4月初,省建设厅厅长周游来到潘楼村调研后说,都说江南是水乡,想不到在苏北还有这么好的水,这真是苏北水乡啊。

  5月26日,《文汇报》副总编辑何建华来徐州考察新农村建设,专程赶到潘楼村,赞叹说,没想到在苏北地区还有这样的居住环境。

  6月1日,全国13家网络媒体记者又来到潘楼村采访。

  一个苏北的僻远小村,何以引得这么多人来访?6月9日,记者到潘楼村一探究竟。走进村庄,一条宽阔的水泥大马路穿村而过,路边的标识牌上写着“永安路”。马路两旁,两排整齐划一的小洋楼临街而立。走在村里最让人惊讶的是大街小巷、广场住宅,除了水泥路面就是花草树木,几乎看不到泥土了。

  潘楼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张衍刚告诉记者,潘楼村早在三年多之前,就在徐州率先实现了“无土村”,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全村花草树木郁郁葱葱,仅大小花坛就有300多个。

  “蛤蟆撒泡尿,潘楼涝一涝”;“土货出不去,洋货进不来”。这是1999年之前的潘楼真实而形象的写照。那时候,百姓居住杂乱无章,村容村貌极差。“当时存在一个最大问题就是重复建房。建了拆、拆了建的,几乎一辈子挣的钱都砸在房子上了。”张衍刚说。

  从1999年开始,潘楼村开始实施“民居革命”,请规划部门的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图纸。一年后,全村2000多村民全部搬进了“别墅楼”。紧接着,张衍刚又带着大家修建村内大小道路,铺设下水道,安装路灯,并花巨资从外面买来花木苗圃,绿化全村。

  在村中心位置,记者看到一个袖珍式的小公园——翠竹园,里面花草丰茂,曲栏回廊。“这样的公园景点,俺们村共有5处。”村主任周脉营告诉记者。潘楼村之所以被称为苏北水乡,是因为村内外共有9条河流,其中流经村内的6条全部实现了绿化护坡,河水清可见底。

  走在潘楼村,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净。“我们村有10名专职保洁员,每天负责清扫大街,修剪花枝,收集垃圾。现在,我们有5个公共厕所都已建成了水冲式。”周脉营不无自豪地介绍。

  记者随机走进一户人家。户主是53岁的刘文启,他刚刚从地里插秧回来。“上下共10间屋,约240多平方。我一家人住,宽绰着呢。”刘文启说,他家里种了三亩水稻和三亩蔬菜,加上自己和儿子打工,一年可收入6万多元。“而且吃粮吃菜不用花钱,住房不用花钱,早上睁眼就是绿色花草,晚上出门路灯全亮。这光景,比城里人还好呢。”

  据了解,潘楼村农民以种蔬菜和从事运输业为主,人均年收入6200元。目前,每家都安装了自来水,有线电视和电话的安装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村内供销社、商店、饭店一应俱全,俨然一个乡村小都市。近年来,潘楼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千佳村”、“江苏省中心村建设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庄”。今年初,又被推荐申报江苏省人居环境奖。村支书张衍刚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将潘楼打造成‘苏北人居环境第一村’。”本报记者李先昭本报通讯员徐守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