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省先进性教育活动促进新农村建设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8日09:26 云南日报

  “中国农民的钱多了,房子宽敞漂亮了,还用沼气灶煮饭菜,日子过得好啊!”这是到过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勐马镇勐啊村的一位邻国边民发出的感慨。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省12000多个农村党组织90多万党员,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开拓思路,创新载体,大胆探索,掀起了云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高潮。创新载体呈亮点 “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搞得比较好、比较实,关键在于围
绕建设新农村这个主题。云南省委坚持总结引领与放手探索相结合,创新载体,使得教育活动亮点纷呈。”

  4月17日,中央第六巡回检查组组长徐锡安在云南省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情况反馈座谈会上评价说,云南的新农村建设,按照产业强村、科教兴村、和谐稳村、民主管村、群众建村的建设思路,以务实的态度,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实现人均有一亩基本农田地、一亩特色经济林木;户均有一院安居房、一个科技明白人、一个能致富的好项目和用上以沼气为主的洁净能源;每村有一个团结干事的好班子、一套维护好实现好群众利益的好制度、一个‘普及教育网’、一个党员电教和群众文化活动室、一个合格卫生室、一个以植保、畜禽疫病防治的科普协会、有进村入社的水泥路。”这是临沧市提出的“以生态村为发展基础,文明村为发展动力和小康村为发展目标”的“三村”建设方案。

  像这样的新农村建设方案,全省16个州市都有。曲靖市的“三村四化”建设,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十户一体”活动,昭通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五个一”活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丽江市的“五到户”活动,楚雄彝族自治州的 “五村”建设,保山市的“六改六建六提高”,玉溪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开展的“为民服务、带民致富”活动……

  这些,有试点经验,也有长远的规划、细化的目标、具体的措施,极大地发动了群众,有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大步走 “农户安装太阳能,党委、政府‘买单’,建设新农村,共产党真是好啊!”蒙自县草坝镇雷公哨村的村民李伟领到了500元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补助款,兴奋而又感激的话语,道出了村民的心声。

  雷公哨村有农户87户,其中贫困户就达80户。为推进这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各级协调整合资金150万元,修建了入村道路,推广优质良种、优良母猪,实施沼气、猪厩、卫生厕所“三配套”和节能灶改造等项目,还按每户补助500元的标准,集中对全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村民每天都能洗个热水澡……

  雷公哨村是蒙自县确定的“整村推进”建设项目村,也是我省5万个“整村推进”村寨在新农村建设上的一个缩影。

  全省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了扶贫整村推进型、高效农业型、专业加工型、合作组织拉动型、市场带动型、招商引资型、资源开发型、旅游带动型、村企合一型、经商服务型、劳务输出带动型等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在“整村推进”实践中,按照“政府投、群众筹、部门帮、社会助”的思路,多方筹集资金,捆绑投入,做到“新农村建设重点在哪里,各级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就捆绑配套到哪里”。省财政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5.5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按照各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水平和基层组织状况,从全省30户以上的13万多个自然村中,重点选择5万个不同类型的村实施“整村推进”。

  这5万个村寨,如燎原之火,在云岭大地迅速燃起了建设新农村的热潮。无数村寨,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等不靠,迅速踏上了建设新农村的征程。培植产业促发展

  没有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就没有生命力;没有产业支撑,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就没有希望。 “长期靠八角、中期靠打工、短期靠养殖”,这是牙牌村民小组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牙牌村是文山州富宁县新华镇一个典型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贫困村,全村有61户287人,其中,瑶族55户,壮族6户。过去牙牌村是一个集穷、脏、乱、差为一体的贫困村,“对面能说话,见面走半天;地无三分平,出门就是坡;篱笆茅草房,下雨淋着床;人无三文钱,户无隔年粮”,人均有粮不足20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200元,迷信盛行,致富无门,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为改变牙牌村贫穷落后面貌,牙牌村从抓基层组织建设入手,依托山区资源优势,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之路,推动新农村建设。派驻了党建联络员、政策宣传员,选配了科技辅导员、市场营销员、八角疫病防治员,相继成立八角协会、养猪协会、筹备外出务工人员协会,形成了“支部建在协会上,协会办在实体上,实体连在农户上”的“支部+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全村八角种植面积达3500亩,人均收入超过1700元;养猪500多头,户均收入1300多元;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80人,打工户户均收入近5000元。全村群众投工投劳建设村内成技校、水泥路、人饮管道、蓄水池,家家建房、建沼气、改厩改厕,49户群众建成砖混结构新楼房。

  牙牌人走出了一条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牙牌村的变化代表了云南山区农村发展的方向。

  全省农村各级党组织积极顺应农业市场化流通、产业化经营的趋势,围绕我省优势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粮、茶、果、蔬、花、烟、糖、胶、药、菌、林等种植业,畜、禽、鱼等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经商、劳务输出等服务业,通过培植特色种植养殖基地、组建农业专业协会、建立农业示范园区,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办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龙头企业”, 采取支部+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等重点措施,走党建带动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实现农民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农户、大户和集体共同增收,有效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宽敞整洁的农家小院,瓜果飘香的田间地头,青山绿水环绕的村寨……越来越多的山村成为城镇居民休闲旅游向往的“桃花源”。

  春风吹拂果满枝,活力涌动彩云南。全省各族人民在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鼓舞下,继续以先进性教育活动焕发出的巨大热情和强劲动力,扎实推进着新农村建设。

  本报通讯员 计丕彦 本报记者 谭晶纯 (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