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他为红军开路搭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8日10:16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特约记者 刘向晖

  

他为红军开路搭桥

  刘发祥老人在端详朱排长留下的证明复印件。 罗爱军 摄

  16日 界首 多云转雨

  世界常因某些小人物而改变。无数红军中的小人物,无论是在长征途中的牺牲者,还是那些至今幸存者——他们的存在,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广西兴安县界首镇94岁的铜匠刘发祥,在72年前长征中最惨烈的湘江战役前夕,改变了无数红军战士的命运。

  现年94岁的刘发祥,是兴安县唯一仅存的湘江战役历史见证人。自月初新华社记者采访他后,外人要找到他,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就像当年掩护藏匿红军伤病员一样,他的5个儿子、3个女儿,以及8个孙儿已经将刘发祥转移。如果有人问,得到的回答肯定很干脆:“不知道!”

  如今几乎成为见证红军长征途径兴安的那段历史的“镇县之宝”,当地各级领导对刘发祥礼遇有加。而72年前,刘发祥仅仅只是一个江西老表铜匠铺里的学徒。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凭着师父与江西方面的渊源,以及自己当年的血气方刚,他的行为直接帮助着红军在30万国民党军的口袋阵中钻开一道突破口。

  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这时,蒋介石真正搞清了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地。他任命湘军头目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调动26个师、30万兵力,在湖南零陵至广西兴安之间近300里的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扎紧口袋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

  本来,广西的白崇禧和广东陈济棠一样,不愿与红军硬拼消耗自己实力,让蒋介石坐收渔翁之利,期间借口兵力不足,突然从兴安、全州、灌阳撤兵。而湖南何键为求自保,也不尽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出现一段130里长的封锁线无兵防守达7天之久。然而,红军队伍依旧雇着几千名挑夫,带着需要七八个人抬的石印机、十几个人抬的大炮底盘,结果因行动缓慢坐失良机。

  兴安是桂系军阀的传统统治地盘,桂军在蒋介石的督促下再次扎紧包围圈的同时,实行坚壁清野,要求界首镇的青壮年全部躲在山中,只留下老人看家。惟有刘发祥和他的师父留了下来。因为师父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而且,自称曾经是井冈山农会会员的师父主动和红军的先遣排取得了联系。先遣部队的任务照例是开路搭桥,凑集粮草,红军也不例外。当然,这一切必须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

  如今,刘发祥老人听力有些不便,戴着助听器。而且,除了能听懂兴安话或者是接近湖南口音的界首话外,即便是普通话也需要旁边的人翻译。但是,聊起那段历史时,他兴致勃勃地一把扯掉助听器,因为嫌它“老嗡嗡响”,宁愿来访者对着他的耳朵大喊。

  当时,在这位铜匠学徒的指点下,先遣排从当地地主家免费拉来几头猪,让后让刘挨家挨户通知开会:去开会的人每人能得到一块0.5公斤的猪肉,如果坚持开完会,则可领到另外一块2.5公斤重的猪肉。于是,那些留守在家的老人们抱着“去了又能把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怎么样?说不定还能得到3公斤猪肉”的心态,纷纷前往。

  当时的宣传大会遇到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界首人听不懂那位标致的女红军宣传员的江西话。于是,刘发祥又自告奋勇地拿过铁皮话筒,一句句地将江西话翻译成界首话。

  红军的宣传,再加上给每户的3公斤猪肉,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仅为当时号称30万(实际5万余人)的红军大部队买到大量芋头、红薯,开会的各位老人还找回凡能找到的青壮年帮助红军搭起了浮桥。为避免马脚别在浮桥木头间的空隙,刘发祥又从几户屠夫家借来案板铺在上面。正是这几座简易的浮桥,让成千上万的红军度过湘江,进入老山界。

  渡江后,先遣排的朱排长给刘发祥留下了一张字据,证明刘发祥帮助红军引路、筹粮、建浮桥的功绩,并叮嘱刘一定要妥善保管。

  朱排长也许牺牲在长征途中,至今没有音讯。但是,刘发祥记住了朱排长的嘱咐。“即使在跑日本(抗日期间)时,房契忘了拿,这张纸条都记得带在身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