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最远的青藏最近的我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8日10:41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最远的青藏最近的我们

  美丽的青藏高原令无数人向往。陈飞摄

  

最远的青藏最近的我们

  二OO五年九月,邬恩波赴拉萨参加全国新闻出版系统援藏工作会议。

  

最远的青藏最近的我们

  一九九八年,潘开政(左二)和陈飞(右一)入藏采访援藏干部。

  

最远的青藏最近的我们

  二OO二年七月,李万寅赴西藏采访援藏干部。

  

最远的青藏最近的我们

  一九九七年十月,曾小明赴山南采访。

  

最远的青藏最近的我们

  二OOO年,易鹰从青海入藏采访。

  

最远的青藏最近的我们

  二OO二年七月,李杜深入青藏铁路建设工地采访。

  

最远的青藏最近的我们

  二OO五年八月,苏毅(中)在山南采访时,亲身感受西藏神秘文化。

  同在北纬29度附近,地图上标注直线距离为2198公里,一边是雪域明珠,一边是湖湘心脏,拉萨和长沙两座城遥相呼应,相映成辉。自1998年以来,本报记者曾八赴青藏高原,慰问援藏干部、探索西部崛起之道、体验青藏铁路建设者的艰辛,一股浓浓的情意透过墨香,使三湘儿女与高原兄弟紧密相连、心手相牵。昨日,本报记者第九次赶赴青藏高原,亲历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过程,续写这段不解情缘。

  情系青藏 触摸跨越千年的梦

  2001年6月29日,历尽波折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段正式开工,数万名铁路建设者浩浩荡荡开赴青藏线,其中不乏湖湘儿女。

  2002年7月,正当青藏铁路施工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本报“情系青藏线”采访小组奔赴青藏高原,追逐湘籍建设者的脚步,深入建设一线进行现场报道。担负此次采访报道任务的年轻记者李杜,是一名身材娇小、个性鲜明的女记者。“在平原铆足劲能干一个小时活的人,到青藏线干上10分钟就会累得趴下。”青藏线的建设者讲述高原施工的恶劣环境时还是那么坦然;“这里天无飞鸟,地无青草,你就带把草来吧!”青藏线建设者夫妻之间的对白是那么恬然;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浦沅等知名企业生产的机械在青藏线上大展神威,成为入藏的开路先锋……在李杜的笔下,一名名湘籍建设者的身影生动地跃然纸上。

  五入山南 感受西藏迷人魅力

  山南位于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南,是西藏自治区最富庶、历史文化渊源最深厚的地区。由高地农业文明发展壮大而起的吐蕃王朝便是自山南兴起的,因此,山南又被称为藏文明的发祥地。同时,山南又是长沙援藏干部最为集中的地区。因此,在本报记者已有的入藏采访中,便有五次是深入山南。

  曾小明(现任星辰在线网站总编辑)是本报第一位赴山南采访的记者。“我家里有一柜子和西藏相关的书。”曾小明说,他1997年从西藏回来后,心中便有了一种特殊情结,平时开始收集与西藏相关的一些书籍和物品。1998年4月30日,潘开政(现任本报副总编辑)为迎接首批援藏干部返湘再次深入山南。在对时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丹增进行独家专访时,丹增以藏汉两种文字为本报题词:“向《长沙晚报》读者问好,感谢湖南人民对西藏的关心和援助。”在此次采访活动中,潘开政被邀请到藏民家做客,深入山南地区探访藏族文化根源,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精彩的西藏、神秘的西藏、淳朴的西藏。“男儿有泪止不住,只缘即将分手时”,随行摄影记者陈飞拍摄的照片,真实记录了援藏干部和援助地区民众所结下的深情厚谊。2000年7月,易鹰、卿永锋在“探访中西部特别报道”采访活动中,再次来到山南。此次,他们为本报广大读者带来了山南的呼唤:山南急招能人!依然是山南!报道的主体依然是援藏干部———这个永远也说不尽道不完的群体。2002年7月,李万寅(现任本报总编辑助理)再赴山南。“飞机降落在贡嘎机场后,走出舷梯放眼一望,天蓝得纤尘不染,四周的群山直抵眼底,像高清晰度电视画面,有些失真的感觉。”西藏在记者的眼中依然是那么魅力四射。温馨的“过林卡”(藏式野餐)、亲切的江郎次仁阿爸……西藏在李万寅的笔下变得更为鲜活迷人。本报记者最近的一次赴山南采访是在2005年8月。当时,苏毅随长沙市党政代表团入藏对长沙第四批援藏干部进行慰问,并现场考察长沙市部分已建和在建的援藏项目,将深情问候送上了世界屋脊。

  穿越万里晚报友谊送上高原

  长沙晚报与青藏高原的情缘仍在续写。2005年9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援藏工作会议在西藏拉萨召开。本报总编辑邬恩波出席了会议,并代表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向西藏自治区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吉普车一辆,长沙晚报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示了对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事业的支持。

  跋山涉水晚报大旗珠峰飘扬

  今年6月15日,本报记者周斌与来自长株潭三市的20名勇士一起,分乘5辆越野车,从长沙出发,开始了总行程超过11000公里的珠峰之旅。此次行动将途经湖南、贵州、重庆、四川,自川藏公路进入青藏高原,直达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登山大本营,然后经青藏公路出藏,再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湖北,7月9日回到长沙,整个活动计划24天,途经11个省市区。令人兴奋的是,作为本报纪念创刊50周年特别行动,经过近半个月的跋涉后,长沙晚报大旗将在本报创刊50周年之际插上珠穆朗玛峰大本营!

  记者手记

  朝梦想进发

  千灵坡 陈国忠

  洁白的哈达、高耸的布达拉宫、不灭的酥油灯……青藏高原拥有太多词汇的表述。如果一定要给青藏高原一个关键词,那应该是“神秘”——因遥远而神往,为难以抵达而奇秘。去青藏高原已成为无数都市打拼者的梦想,那里是他们心中的圣地,磨炼体魄于雪域高原,涤荡心灵于山岚云海,这该是一种怎样的畅快淋漓!

  终于,青藏高原正因为一条铁路的即将通车而逐渐揭去神秘的面纱,距离也因为这条铁路的通车而变得不是那么遥不可及。2006年7月1日,世界的目光将因这条铁路的开通而凝聚在世界屋脊。青藏铁路,这条从青海西宁至西藏拉萨的钢铁动脉的修建创下了太多的不可思议:冻土问题成功解决、世界海拔最高车站竣工……连一名普通藏民都知道这条铁路修成后将会给青藏高原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好处,因此他们常常望着铁路长呼一声“龙”!龙,中华民族的图腾!

  由拉萨而东,地图上标注的直线距离2198公里,一座闪耀了千年的古城长沙,蟹肥虾蹦的鱼米之乡。2006年7月1日,因权威公信而备受拥戴的《长沙晚报》迎来自己的五十华诞,在一个人的生命长河中,50岁将是由中年步入老迈的转折;但作为一份党报,《长沙晚报》的航母却正以青年人的朝气、中年人的成熟,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2006年7月1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也迎来了自己的生日!在青藏铁路的广大建设者中,共产党员作为中坚力量,时刻发挥着尖刀作用,鲜艳的党旗在青藏线上猎猎飘扬!我们要出发了,在神秘的“阿姐鼓”声中,在目眩神迷的古老传说中,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建设者的故事中,我们整装!青藏高原,我们又来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