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奖考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01:24 京华时报

  新闻

  学生考上北大清华重奖50万元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政府日前出台奖教奖学方案,对在高考、中考及小学毕业会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重奖,其中对在横沥中学就读并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将重奖50
万元。此外,被其他院校录取的学生以及获全市总分状元和单科状元的学生,也均有相应奖励。(详见本报6月17日A13版)

  直评

  重奖凸现应试教育观

  如此由政府出面,对各路会考状元进行奖掖的重奖方案,果真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全社会关心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吗?我看很勉强,因为在任何一个行政区域内,表现突出的状元级学生,数量上毕竟属凤毛麟角,所以“重奖”再重,也往往与“众生”无缘。何况类似的状元级学生,还往往属应试教育的“标志性道具”,若政府不问青红皂白地对之实施重奖,无异于在用公权力给应试教育的“邪火”添柴助燃,完全是不明智的荒唐举措。

  对政府而言,通过出台奖学方案凑“功利教育”的热闹,直至对状元们推崇备至,大肆奖掖,实在是太欠妥当。因为政府奖学方案作为公权力履行的象征,其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少数的状元,更包括众多所谓的“差生”。若政府面对众多的受教育者也如此挑肥拣瘦的话,其“旨在全面提升该镇教育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奖学方案,岂非离题太远?再者,政府热衷于追捧和重奖状元级学生,更暴露出其政策选项所包含的浮躁、冲动以及短视。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能否上得去,“锦上添花”的奖学方案固然不失为一种途径或选项,但“雪中送炭”的助学安排才更具有感召力。

  摘编自《大河报》6月17日文/周士君

  求是

  势利摧残了教育的本质

  重奖出类拔萃者之教育风潮,在时下已经浩浩荡荡、蔚为大观,人们对此已经见怪不怪。只不过,由于此次奖金之优实在是令人咋舌。

  孟德斯鸠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睛里,每一个人都是整个国家。”其实,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在教育慈母般的眼睛里,每一个考生都是整个国家。然而现在,整个国家就是某一个考生。举国之力、举省之力、举县之力,甚至举镇之力,都在把有限的教育资源无限度地向“胜利者”倾斜。“赢者通吃”的潜规则在教育领域内大行其道,是为教育的势利。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条教育潜规则,今天仍然无比强劲却不露声色地影响着人们的教育思维。教育本身,是天然地拒斥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倾向的,但现在,我们不无忧伤地看到,教育势利主义甚嚣尘上,教育正在日益深重地陷入市场主义的丛林。

  教育的势利与势利的教育紧密相关。势利的教育是学校的势利、教育工作者的势利、社会的势利和政府的势利四方共谋并推波助澜的可怕后果。如果说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势利倾向在微观上潜移默化地玷辱着教育的优雅容貌,那么,政府的势利倾向则在宏观上、整体性地、直接地构成对教育本质的摧毁性损毁。政府是“教育慈母”的实现主体和世俗代表,如果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厚此薄彼,那公平公正的教育灵魂如何风雨不动安如山?

  教育的势利主义倾向之所以如此强悍,是因政府不仅没能扮演好“教育慈母”的角色,反而充当起了教育势利者的坚强后盾,甚至直接付诸实践。在我们这个教育资源仍然极度匮乏且分配不均的国家,政府的“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来得重要。

  摘编自《潇湘晨报》6月17日文/常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