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文博会“曲后味更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03:09 舜网-济南时报

  时报6月18日讯(见习记者 黄强 记者 王凯 魏巍)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今天虽已落下帷幕,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旗才刚刚扛起。全省17城市代表、各企业参展商、来文博会参观的市民……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人士都从文博会汲取了充足的“养份”,正可谓“曲终人不散,曲后味更浓”。

  17城市代表:文博会上揽项目

  文博会作为全省文化产业交流的最大平台,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投资签约是当之无愧的重头戏。同时,各城市也借助文博会有了与其他城市学习交流的良机。完成了这些“任务”的代表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在文博会上收获很大,在带来的60个重点项目中,已正式签约的是蓬莱大剧院的建设项目,合作方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通过文博会的推介,达成了意向协议的有22个,投资总额达到39.93亿元。”谈到这次在文博会上的重点项目签约情况,烟台市文化局文化科长毕留锁真是“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一样兴奋的还有聊城、德州等城市的代表。聊城市文化局局长殷立森告诉记者,这次聊城市共带来1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分为文化旅游类、文化设施类、文化产品类和文化相关产品类,投资、融资总额达40多个亿,而通过文博会共完成了签约项目20余个,投资、融资额估计达到近20亿元,三天就完成了一半的任务。

  参展商:学习、展示是最大收获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众多企业参展商都认为文博会是一个绝佳的平台,将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资源集中展现出来,让大家开阔了眼界,非常方便地了解到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他们可据此制定本企业今后的发展方略。同时,参展商们十分看重文博会的宣传作用,他们乐意拿出最优秀的产品来展示,打响知名度,让广大消费者和潜在的合作伙伴了解他们的企业。

  在参加文博会的535家参展商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民间艺人,对他们来说,参加文博会是发扬、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好机会。

  面塑大师吕晓铮老人对记者说,来参加文博会,展示自己的手艺,不是为了个人露脸出名,而是为了让这些民俗文化为广大市民了解,别忘了还有这么好的传统艺术,只有让传统艺术文化为人所知,才能长久地保留,才能谈得上成为产业。

  齐鲁各地的传统文化其实大同小异,地方特色是在几乎一脉相承的传统手工艺术中变化而来。这从面塑、剪纸、黑陶、工艺葫芦等展品在很多城市展区都可见到的情况中便可见一斑。因此,他们的同台竞技、相互交流学习也成了文博会的一大特点。

  参观市民:文博会大餐“众口可调”

  这三天中,每天来参观文博会的市民数以万计,他们将文博会烘托地更加兴隆盛大。而文博会奉上的文化大餐也让各阶层、各年龄段的市民都能“品尝”得津津有味。

  带着孩子前来的父母们是为了让孩子得到传统文化熏陶。刘女士夫妇带着6岁的儿子来看文博会,他们告诉记者,孩子马上就要上学了,带他来看文博会,是让他在这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长长见识,提前知道中华文化和齐鲁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他们的儿子最喜欢的还是二楼动漫展区的卡通人物,手里捧着爸妈给买的柯南挂画,小家伙笑得很开心。

  文博会是一场盛宴,市民们眼睛和心灵都得到了满足。当然,他们还高高兴兴地掏出了钱包,购买那些他们平时见不到的好玩艺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