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个集中”刷新成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03:1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新华社昨发报道展现成都城乡一体同发展共繁荣的新气象

  据新华社成都6月18日电成都市属于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地区。2003年以来,成都市按照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思路,以“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
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主要模式,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走出了一条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路。

  记者近日在成都市采访时,亲眼目睹了农民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和他们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在此撷取三个“镜头”,以期能窥豹一斑。

  镜头一:“五朵金花”争奇斗艳

  三圣花乡地处成都城东,当地政府以市场化运作方式,依托各处优美且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打造出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等“五朵金花”,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观光旅游,探索出一条不征地、不拆迁、不失业、不失利、不失权和加大财政扶持的“五不一扶持”建设路子,这里的居民成了令人羡慕的“新市民”。

  鲜花丛中,条条水泥路连着一栋栋白墙青瓦的二层小楼。走进一个“农家乐”里,主人胡克勇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与记者摆起了“龙门阵”:“种花在我们这里有历史了,但过去规模小、效益差。这几年政府引进龙头企业搞规模化种植,我家的3.5亩地全租给公司了,每亩年租金1500元。全家人搞‘农家乐’,一年有两三万元的收入。我们都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0岁以上的人都有社保,将来领养老金……”说这些话时,胡克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镜头二:“土地整理”脱胎换骨

  蒲江是成都市边远郊县之一,记者日前在这个县复兴乡彭河社区看到了一幅“脱胎换骨”的崭新景象。这里居住着130多户人家,一横四纵的水泥路连着的是一排排川西民居式的二层小楼,附近山冈下是一排集中养猪场,下面的沼气池直通沼气灶。社区里既有卫生医疗站,也有小超市和露天健身广场……

  复兴乡党委书记陈代康告诉记者,这种变化得益于2004年开展的土地整理工作。全乡在2万余亩的区域内进行了土地整理,改造坡地、荒地,归并零碎地块,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复耕宅基地,最后新增耕地3800亩。政府从土地整理所获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用来建设集中居住区的水、电、气、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并对迁入集中区建房的农民进行补贴。利用集中整理的土地,政府引进了一家新西兰业主成片开发猕猴桃产业,农民不仅有租金收入,还可以在龙头企业里打工,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1100多元。

  镜头三:“汤营模式”思路新颖

  邛崃市羊安镇汤营村原本是川西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村庄。然而,去年10月,这个村的村民在政府的支持下,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组建了汤营三联农业公司,整合土地资源,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他们的做法被称为“汤营模式”。

  汤营村党支部书记、公司理事会理事长胡桂全说,村里人多地少,农民如果像过去那样单家独户种粮食,很难致富。我们成立公司,就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更好地集约利用土地,使土地产生更大的效益。目前,公司种植的各种名优菌类及“早春红玉”西瓜等,上市后效益很好。

  62岁的村民陈方安正在公司的水果黄瓜地里锄草,“现在比过去‘安逸’多了,农民能挣三份钱。”老汉掰着手指给记者算起了细账,“入股一亩土地,每年有保底租金450公斤黄谷,价值600元;在公司土地上打工一天可挣20元,每月有四五百元;到年底,公司要拿出一半的利润给股东分红。加起来,比自家种地强多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