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秋浦河畔绘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05:23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秋浦河畔绘新图
走进长江之滨、秋浦河畔的池州市,人们会发现,这座年轻的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该市市委书记童怀伟深有感触地说,池州经济内生能量已开始释放,今后要保持持续腾跃,必须立足自身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注重错位发展。

  找准定位唱响“东进序曲”

  池州是长三角的纵深腹地。省委、省政府作出东向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后,该市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精心筹划,以积极的姿态融入长三角,谋求经济在全方位合作与交流中取得新突破。

  思想观念融入为先。池州发挥生态、矿产、旅游、区位、岸线等独特优势,加大对长三角的招商引资力度。到2005年,来自苏浙沪客商的投资额已累计达23.1亿元,占全市外来投资总额的52.6%%。该市已跻身于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组织,每年从长三角引来的客源占该市60%%以上。农产品挺进长三角,现仅获得进沪“绿卡”的产品就达12个。而上海宝钢、南京钢厂等大企业的冶金辅料来源,如今已主要依赖于池州。

  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池州市市长方西屏说,融入上海,就打开融入长三角的突破口。近日,该市赴沪举行池州市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研讨会,明确池州“两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定位,即上海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休闲旅游的后花园。研讨会期间,该市与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华东理工大学签订框架性合作协议和非金属矿超细粉新材料研发合作协议,并签订18个招商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达10.72亿元。

  唱响“东进序曲”,池州发展有了不竭的动力。

  立足优势实施“三项战略”

  工业强市、生态立市、旅游兴市,是池州人耳熟能详的三项发展战略。近年来,池州以此为着力点,推动区域经济快速起跳。

  针对工业“腿短”现状,市委、市政府把大发展主战场放在决战工业化上。目前,已打造出非金属矿产、有色金属材料、纺织服装玩具、绿色有机食品等一批有特色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随着海螺水泥、九华发电等大项目的落户,池州结束没有大工业的历史。

  作为首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始终把保护优化生态环境作为立市之本。对招商项目设立“绿色门槛”,仅去年就有20多个项目因环境问题遭到否决。在工业领域,选择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等重点行业,全面推广产业链接技术和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培育清洁循环型工业经济;在农村,重点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围绕生态园林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大力推动“一主两辅”(池州为主城区、青阳县城和九华山柯村为辅城区)组团式发展。

  “行遍池州都是诗”,池州旅游资源繁多。“十一五”期间,池州将走旅游兴市之路,力争实现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20%%的目标。

  奋起直追加快“绿色崛起”

  与皖江“第一方阵”相比,池州别无选择,唯有奋起直追。凭借手中最有优势的生态品牌,池州人期盼“绿色崛起”。

  “十一五”期间,池州将重点实施“583”工程,即依托非金属矿、生态、旅游三大核心资源,培育非金属新材料业、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业、二次能源工业、旅游产业、农副产品及深加工业5大支柱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安徽省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基地、能源基地和华东地区绿色农副产品及深加工基地。到2010年,确保经济总量、人均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均比“十五”末翻一番,赶上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境内相继开工建设了沿江、铜汤和大景3条高速公路,铜九铁路池州段年内可通货运列车,池州无高速、无铁路的历史即将结束。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开辟水上东向物流通道,已建各类货运码头泊位50个,全部通过能力达到1300万吨。目前该市正积极筹建旅游机场,加快构筑立体化大交通网络。

  为打好“十一五”开局仗,池州市围绕“创新创业、兴我池州”主题,全市上下经历着新一轮思想解放大洗礼,机关单位正推进旨在优化发展环境的效能建设;新组建的126个招商小分队东进南下,捷报频传,今年以来已累计引进项目248个,实际引资17.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10.4亿元,占引资总额59.7%%。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