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五省一市齐努力数日 被拐丰县少年终找到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07:00 扬子晚报

  连日来,本报《为被拐少年找家》的报道,引起苏、沪、浙、豫、皖、鲁五省一市广大读者的关注,高校的教授、在校大学生、工商税务公安系统等机关同志、在外务工者,向编辑部打来260个电话、323条短信,记者把这些信息视为宝贝,决不放过任何线索,尤其是读者给记者提供的21个“张庙村”,不得不让其他记者放弃休息去核实。昨天上午10:30,从上海的宝山区,山东的鱼台,安徽的五河、无为,江苏的句容、淮安、徐州等地返回的信息,当地的“张庙村”没有这个丢失的孩子。忙了两天,就是这样的结果吗?记者没有放弃,
坚信我们的那股热情会得到回报。

  上午11:35,有一位读者发来短信称,他的家乡江苏丰县欢口镇有一个张庙村。已经疲惫不堪的记者,其实对孩子是否是“张庙村”的产生怀疑,但带着最后的渺茫和疑惑,还是拨通了丰县的“114”,并向欢口镇派出所求援。值班的杜警官是个热心人,不过他的当地普通话还是让我们交流有些困难,为了精确些只好通过短信展开问和答。随后,杜警官在扬子晚报网上查出孩子的家庭成员情况,并立即派人到张庙村去调查。

  12:10,在回家吃饭的路上,到浙江去的朱先生打来电话,说自己在南下的火车上。出南京时,在车站买了一份扬子晚报,发现孩子父亲的家庭与他哥哥的一工友相近,家庭地址也是江苏丰县的欢口镇,几乎失望了的记者感到真的有了一线希望,于是迫不及待地拿起手机继续向该县欢口镇派出所查询,但由于电话来得太多、短信多,加上手机容量不够,本来换着打的两部手机,一个死机、一个没有电了。记者立即将车调头回报社给手机充电继续工作。

  12:40,来自淮安从事家电销售的张洁伟给记者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说这个孩子就是欢口镇的。记者将信将疑地发去短信问原由。他回复道,看了扬子晚报的报道,感到报道上提到的“张庙村”有老家“张庙村”的影子,他们在外创业的欢口人,在网站“欢口论坛”上发帖,同时把扬子晚报网上孩子的资料下载下来,发动全国各地的欢口籍网友为孩子找家。中午时分,一网友在核查后发帖,孩子就是欢口张庙村的,不会错。12:53,欢口镇派出所杜警官发来短信,但是涌向记者的短信太快太多,加上记者实在来不及清理,没能及时看到。

  下午2:10,始终守在电话机旁的杜警官终于拨通了记者手机,第一句话是“吴记者,我找到孩子的爸爸了。”就在那一刻,已经没有力气去说话的记者实在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眼圈红了。杜警官还告诉记者,从中午12:30开始,孩子家里的人就守在电话旁等候着,他们不敢相信这个“神话”。和孩子的父亲通话,记者认真核对家庭成员、孩子的面部特征等等。在确认无误后,记者听到的是电话那边一片哭声。

  电话、短信还是来得那么的猛,记者真的来不及给你们一一回电、回短信。只能代表扬子晚报的同仁们给你们深深鞠个躬,说一声“谢谢”。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把这些短信内容归纳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努力,让一个小家、让我们这个大家更加幸福和谐。本报记者吴俊图为在河南的被拐少年得知找到家,笑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