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长江隧道将于明年6月动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07:04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卢咏梅 师擎) 昨天,记者从市隧道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备受瞩目的南京过江隧道工程的各项建设任务紧扣时序要求全力推进,将确保2008年底建成、2009年上半年通车目标的顺利实现。

  施工紧扣时序要求推进,盾构机明年6月开始“钻洞”

  据介绍,今年初隧道公司在国外定购的两台超大直径盾构机,按照南京长江隧道要求开始度身建造。隧道管片厂126亩土地地基处理已开工,江北盾构机始发井明挖段的临时设施全部完成。项目公司还相继开展了河工模型试验、通航等20项专题论证和水下障碍物探查、隧道疏散通道设置、江中浅埋设计方案等专题研究,并全部通过院士们主持的专家审查。

  对于社会各界关注的工期问题,据介绍,明年3月两台盾构机进场,经3个月现场组装,6月底开始掘进第一条隧道,两个月后,第二条隧道开工。盾构机每天前进约10米,3公里长的隧道300余天即可完成。这样,可确保两条隧道分别于2008年6月底和8月底贯通。再经过半年的隧道

装修、机电设备安装等,2009年上半年有望提前通车。

  在隧道工程动漫演示上,记者直观地看到将来盾构机工作的全过程:机头将沙土挖下,随即通过盾构机上的传送带运走;同时,机头后部的一组液压千斤顶开始工作,用吸盘将一片片预制管片“贴”在隧道内壁上。单片管片长4.8米,宽2米,厚度0.60米,将来隧道内部将由3万片这样的管片首尾相接组成,而其尺寸误差不能超过0.5毫米,比发丝还细,所以对管片的防渗、抗压和几何尺寸的要求都极高。

  按照进度安排,今年8月,盾构机始发井将进行土方开挖,明年1月建成,迎接盾构机进场;9月底前,完成盾构隧道、桥梁工程的施工、监理招标和设备招标。10月底,管片预制厂建成、模具到货,11月底进行试生产。下月还将加快施工用电配套设施建设,保证盾构机施工的用电需求。

  “两院”强强联合优化工程设计,挑战世界级技术难题

  目前,长江上已建有30多座桥梁,其勘查、设计、施工、监理、营运、管理已有一整套成熟的经验和队伍。但在江底建造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还面临很多全新挑战。以南京过江隧道为例,长江地质、水文条件非常复杂,施工最深处位于江水下60米,管片每平方厘米面积承受6公斤压力,南京过江隧道由此成为一个面临很多世界级技术难题的越江工程。目前国内具备条件的设计单位为数不多。

  据介绍,南京过江隧道设计通过中国招标网两次面向全国公开招标,报名者只有一两家单位。如何确保过江隧道的设计、建设在各个技术难点和环节上万无一失?市隧道前期办公室专家提出要集全国最优秀设计团队承担隧道工程设计,得到市委、市政府支持,在长江隧道专家组组长钱七虎院士推动下,隧道设计采取了“两院”强强联合的创新模式,即最终确定铁四院为设计单位,上海隧道院为设计咨询单位,由两家业内“顶级高手”共同完成设计方案。在初步设计阶段,咨询单位就提出了数十条咨询意见,涉及江中盾构段遇火灾时的疏散方式、两端洞口的光过渡方案等方面,铁四院据此优化了设计方案,同时还对所采纳意见进行再咨询,以求进一步优化。

  市隧道协调办专家介绍,这种方式虽然延长了设计周期,但是为保障工程设计质量、防范风险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样的世界级工程,也让“身经百战”的中铁建如履薄冰。据介绍,去年底中铁建董事长新旧交替后,公司新掌门人李国瑞接任长江隧道项目公司法人代表,今年3月,该公司组建驻工地现场专家组,和此前成立的长江隧道项目专家委员会共同为项目建设和重大技术方案把关。

  10米净空高获交通部批准,夹江大桥“来之不易”

  南京过江隧道江心洲夹江段将建一座跨江大桥。在交通部刚刚批复的“南京过江隧道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上,同意夹江大桥通航净空高度在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不小于10米。大桥今年9月将正式动工,江心洲人民祖祖辈辈盼望的有桥过江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据介绍,按照最初设计方案,过江隧道直接从主城穿越江心洲抵达浦口,但该方案无法圆江心洲人的桥梁梦。后几经努力,调整隧道连接线方案,终于敲定过江隧道采用桥+隧方式,在夹江建一座大桥。而市政府为保护长江水源地实施的夹江禁航,也为该方案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但是,建桥方案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时出现新问题。按照国家主管部门规定,夹江跨江桥梁净空高度通常要求为18米,由于隧道江心洲工程段的宽度只有1.3公里,如果遵循这个要求,从纬七路隧道连接线到夹江大桥过渡段将是一个角度很大的陡坡,车辆通行安全无法保障,桥梁方案将由此泡汤。经市隧道前期办公室和市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终于争取到国家交通部、长江航道局、长江航务局的支持,破例将禁航段夹江大桥净空高降为10米,桥梁建设的技术障碍也由此顺利解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