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市长蒋宏坤接受南京日报专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07:04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市长蒋宏坤接受南京日报专访

  【南京日报报道】市长蒋宏坤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本报记者姚强摄

  日前,市长、市“双拆”工作指挥部总指挥蒋宏坤就“双拆”工作接受南京日报记者专访。

  蒋宏坤说,“双拆”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双拆”不仅美化了城市、优化了人居环境,而且增添了人民群众加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信心,增强了对城市的认同感。他满怀深情地告诉记者,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就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留住十运,留住美好,全市打响“双拆”攻坚战

  谈起我市开展“双拆”工作的背景,蒋宏坤将话题转到了十运会。

  “十运会期间的南京城,给全国人民和南京人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中央、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我市‘迎接十运会、建设新南京’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十运会以后,全市老百姓都希望我们‘留住十运’,给城市管理者、建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通过调查研究,决定把‘双拆’作为今年我市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的一个抓手,以此提升南京的城市形象和品位,优化人居环境、造福市民百姓。”蒋宏坤说。蒋宏坤接着强调,搭设违法建筑是少数人侵占公共空间和公众利益的行为,迁就个别人的不当得利,就会伤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伤害城市形象,阻碍城市建设,最终影响我们这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启动“双拆”工作,就是为了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他介绍说,我市年初确定的“双拆”目标任务是拆除违法建筑300万平方米,拆迁危破房屋20万平方米。目前,“拆违”工作已经超额完成既定目标,总量超过380万平方米;“拆破”工作顺利推进,拆迁近4万平方米。各区、各街道正自加压力,争取在7月底前全市完成“拆违”400万平方米,然后转入常规“拆违”阶段,再拆违100万平方米,全年确保完成拆违500万平方米。

  群众支持,部门协同,“双拆”工作快速高效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最大保障。”蒋宏坤一再感谢广大人民群众对“双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最令我感动的是,所有违建的拆除,绝大多数是居民自拆,助拆,强拆很少。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大人民群众是非常热爱我们这座城市的,对违建是强烈反对的,对市委、市政府的‘双拆’决策是非常支持和拥护的。”蒋宏坤说。

  “双拆”工作的推进顺利,也得力于各部门之间积极配合、工作方案周全。

  蒋宏坤说,在“双拆”工作中,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依法管人”的基本思路,既严格依法推动拆违、拆破,又有情操作,确保不因“双拆”工作出现群众无房可住,确保不因“双拆”工作导致群众生活无保障。

  他举例说,“双拆”就业困难居民,只要不挑不拣,劳动部门保证为其落实岗位;“双拆”住房困难居民,一经核实确定,短时间内帮助解决好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

  蒋宏坤说,各区、各街道积极发挥了“主战场”作用,一些区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领导都能深入第一线,指导、协调、落实具体项目。有的基层领导干部为了把“双拆”工作做好,多次上门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城市靓丽,品位提升,群众成“双拆”最大受益者

  说起“双拆”工作给南京带来的变化,蒋宏坤如数家珍。

  他说,我们坚持“双拆”与“城中村”改造相结合,与小区出新相结合、与街巷道路整治相结合、与房屋的平改坡相结合、与受理群众举报相结合、与控违零目标相结合。通过“双拆”,提升了南京的城市形象和品位,优化了人居环境,提升、挖掘、彰显了六朝古都的城市内涵,解决了一系列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蒋宏坤说,违章建筑拆除后,要做到拆一片、建一片、绿一片,真正使人民群众感受到“双拆”带来的变化,感受到环境的改善。市委、市政府决定,拆除下来的面积大部分要用来建设绿地和休闲场地,实现还绿于民、还景于民。蒋宏坤还提到了“双拆”工作带来的另一个变化。“‘双拆’工作,使我们干部的工作作风、工作水平得到了提高,为民办实事的意识得到了增强,执行力也得到了提升。”蒋宏坤说,“双拆”工作对各部门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和检验。

  巩固成绩,细化管理,把南京建成“全国最美丽城市”

  “双拆”攻坚战之后,我市将如何进一步推进和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蒋宏坤说,下一步,我市将转到常规的拆违工作上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把“拆违”和“控违”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违建零目标管理。同时,要把拆违的触角,从主城、主干道、重要地段,向背街小巷、社区、小区层层推进,向城郊接合部拓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

  蒋宏坤满怀信心地说:“中央领导要求我们把南京建设成为全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现在,有全市人民的支持,有南京本身良好的条件,我们有信心将南京这座名城打扮得更加靓丽,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内涵得到充分彰显。”本报记者龚惠民赵德群李忠武王健

  (编辑小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