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40万公顷沙地迎来“绿色使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08:57 黑龙江日报

  牟景君本报记者贾红路

  

40万公顷沙地迎来“绿色使者”

  17日,省林业厅在省森林植物园宣传点向广大市民开展业务咨询,宣传有关政策、法律和法规。

  牟景君 本报记者 王振良 摄

  

40万公顷沙地迎来“绿色使者”

  在沙化地上植树。

  本报记者 吴树江 摄

  (本报资料片)

  到去年底,我省沙区造林保存面积已经达到39.12万公顷,沙区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不足2%提高到了9.39%。目前,我省已建成了20多个万亩以上的固沙造林基地和400多个防护效益最佳的樟子松防沙林网。在沙区范围内初步具备了区域性防护林体系的雏形。

  17日,在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到来之际,由省林业厅干部组成的宣传队冒雨来到省森林植物园,他们向游人讲解当前防治荒漠化和干旱重要性以及我省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的相关知识,并力图通过这种走近群众的宣传形式,唤醒并号召市民关注我们所共处的这片蓝天黑土。

  治沙融入智慧嫩江沙地披绿

  我省虽然森林资源相对丰富,但同样面临着土地沙化的威胁。省林业厅三北站站长潘凌安介绍,我省的沙化土地主要集中于齐齐哈尔和大庆市的9个县(市、区)。从地理位置上看,这片沙化土地集中于我省西南部半干旱地区,分布在嫩江流域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因此称之为嫩江沙地。这片狭长的沙化土地总面积为528663.3公顷,其中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395073.5公顷,流动沙地1019.5公顷,半固定沙地10881.7公顷,固定沙地441287.3公顷,沙化耕地75474.8公顷。

  多年来,我省防沙治沙的重点始终围绕嫩江沙地展开。尤其是从2001年开始,三北四期工程将防沙治沙工程列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子工程,由此嫩江沙地的治理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沙地上种树、以人工力量改变沙区的生态环境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开展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时,沙区干部群众和林业部门可谓绞尽脑汁。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他们总结出了松嫩平原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嫩江沙地固沙造林模式、樟子松抗旱造林模式等很多具有极高推广价值的营造林新模式。而且近年来,一些兼顾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治沙模式也广受关注。如起源于我省泰来县的庄园式生态治沙模式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农田防护林管理与农田开发的矛盾,又利用防护林对牧草和农田的庇护作用改善了区域小气候,因此广受欢迎。

  在传统的观念中,防沙治沙一向完全依靠人力的艰苦工作,不过,近年来,随着一些现代化手段的应用,防沙治沙的科技含量也在逐步提高。从2001年以来,全省各地在人工踏查的基础上,又将规划造林地块全部用GPS确定地理坐标,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防沙治沙动态监测和管理。此外,一些先进的造林技术也被强制性推广,像“泥浆造林法”、“多树种混交造林”等也被作为硬性指标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转换机制破解资金难题

  防沙治沙工程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当前,这项工作首先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扰,目前我省防沙治沙造林亩成本为300元左右,但是,国投资金每亩仅100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转换机制,放宽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沙区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

  潘凌安介绍,近年来,我省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调动全社会参与造林的积极性。比如允许国内外企事业团体和个人投资,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绿化宜林荒沙(山)荒地,创办绿色产业,不受所有制限制;在经营期间,可以实行复合经营,林木、林副产品可以进入市场,用材林20年,果树7年免收一切税费等等。与此同时,农民对发展林业产业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些农民还主动学习造林技术,拿出自家承包田造林。应该说,机制的转换,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投资治沙造林、兴办沙产业的积极性,也拓宽了造林投资渠道,缓解了造林经费短缺的问题。

  未来五年25万公顷沙地待换“绿装”

  采访中,很多业内人士指出,防沙治沙工程绝不会一蹴而就,尤其目前,这项工程正进入“啃骨头”的攻坚阶段,工程的继续开展仍面临诸多新问题。

  近几年我省春季经常发生连续的干旱天气和风蚀沙埋,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也就得不到保障。个别地方由于草原载畜量过大,超载放牧造成草原沙化、退化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此外,树种结构单一,混交林比例少仍旧屡见不鲜。目前全省防沙治沙林工程中,营造杨树造林面积仍占总造林面积的70%以上。虽然近几年各地纷纷加大了树种结构调整力度,“杨家将”一统天下的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从根本上改变造林树种单一的现象,增加混交林比例尚需很长一个过渡阶段,而树种单一又导致个别地方病虫害发生率较高。

  潘凌安介绍,林业部门在着力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还将继续研究沙化土地治理模式推广体系和推广机制。虽然目前我省已经研究总结并推广了很多具有很高推广价值的固沙造林和治理模式,但是这些模式还需要组装配套,形成一个完整的推广体系,发挥其综合效能。根据国家的总体规划,“十一五”期间,我省防沙治沙工程需完成治理面积25.92万公顷。因此,有力的遏制土地沙化趋势,改善现有沙区的生态环境,眼下亟待开展的工作还有很多。

   链接

  6·17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由来

  为了纪念国际社会达成防治荒漠化公约共识的日子,提高世界各地公众对执行与自己和后代密切相关的“防治荒漠化公约”重要性的认识,1994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宣布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从1995年开始纪念。

  今年的6·17宣传主题

  今年是“国际防治荒漠化年”和国家林业局提出的“防治荒漠化宣传年”,宣传重点是以国际防治荒漠化年活动为主线,围绕“防沙治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宣传主题开展宣传。

  我省沙区的分布

  我省沙区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地区的齐齐哈尔市郊区、讷河市、富裕县、甘南县、龙江县、泰来县,大庆市的大庆郊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等9个县(市、区)。

  何谓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土地沙化的危害

  土地沙化给沙区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在我省千里风沙线上有30多万公顷农田,25万公顷草原受风沙危害,据调查,每年因风沙危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亿元。土地沙化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可利用土地资源锐减,缩小了人们生存和发展空间,而且还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加深了贫困程度,威胁到当地群众的生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