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回眸,那分分秒秒的难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09:24 解放日报

  

回眸,那分分秒秒的难忘

  峰会期间,在峰会新闻中心内忙碌着的新闻记者们。本报记者 张春海摄

  5年前,上海合作组织在上海宣告成立;

  5年后,2006年6月,各成员国元首重聚上海,“峰会”又回诞生地。

  这不仅仅是一次意义重大、规模空前的会议,更是一座总结历史、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深化务实合作,共谋和平发展,浦江两岸,见证历史一刻。

  为了这历史的一刻,有多少分分秒秒的难忘,多少精诚无间的协作、多少默默无闻的付出……

  回眸,那些难忘的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感动。

  数字背后的盛会

  【关键词】5国元首 22小时等待

  各成员国元首重聚浦江之滨。6月13日,上海空港迎来第一位嘉宾。傍晚6时,一架银白色飞机降落浦东国际机场,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走下舷梯,挥手致意,成为首位抵沪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的外国元首。

  从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开始,世界的目光在此聚集,宽阔的停机坪上,30多名中外记者翘首以待,等待各国元首的到来。

  6月14日下午2时起,机场进入最繁忙的时期。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巴基耶夫相继抵达,其中,间隔最短的两架飞机班次仅仅相差10分钟。下午4时,3架俄罗斯飞机伴随隆隆声降落,普京总统精神抖擞地走下飞机。面对在机场等候多时的媒体,他频频挥手致意,上车前,他脱掉深色西装,再次微笑挥手。至此,出席峰会的外方成员国元首全部抵沪,从第一位到最后一位,中间共相隔22个小时。

  【关键词】10份文件 6次掌声

  6月15日,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厅万众瞩目。

  6国元首签署各项文件的仪式就在这个可容纳800人的会场中举行。仪式定于下午1时许进行,上午10时多,中外媒体就陆续到达,架起“长枪短炮”,抢占有利地形。

  下午1时10分左右,6个成员国元首走进会场,一时间,镁光灯闪烁不停,快门声此起彼伏。

  各国将签署包括《上海合作组织五周年宣言》在内的10份文件,涉及信息安全、反恐、教育、经贸和金融合作等领域。前5份文件由各国部长、银行行长等相关领导人签署,伴随主持人每一句“签署完毕”,现场就响起一阵热烈掌声。《上海合作组织五周年宣言》等5份文件由6位元首进行签署。签字过程中,会场内鸦雀无声,约6分钟后,5份文件全部签署完毕,不等主持人宣布,会场爆发出响亮的掌声,祝贺这一历史性时刻的诞生。

  800名记者5天4夜鏖战此次峰会,共吸引了近800名记者报名采访。其中中国记者(包括港澳台地区)467人,外国媒体有23国98家媒体的329人报名采访。

  筹办方为此设立了峰会新闻中心,开辟接待区、工作区、公共信号区等多个区域,供各国记者及时把最新消息传送世界各地。

  从6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到6月16日晚结束接待工作,5天4夜里,2700平方米的新闻中心始终洋溢新闻大战的“硝烟味”。40台工作电脑的操作系统分为中英俄三种语言,记者们不顾语言差异,只要“占据”一台就能迅速发稿。提供网络接口的120个工作台前也常常人满为患,不少记者干脆抱着手提电脑席地工作。尽管记者手册上注明中心开放时间为每天早晨7时到次日零时,但几乎没有一次能准时关门。这里最晚的记者要工作到凌晨3时多,等到工作人员略作整理和收拾,赶早班的记者们又和晨光一起等在了门口。

  细节折射的盛会

  【关键词】风

  6月14日晚8时,距离峰会大型景观焰火燃放不到1个半小时。位于和平饭店的游览浦江活动总指挥室,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看向外滩高楼上的彩旗:风从哪里来,吹向哪里去?

  这一天,天公看似不作美,下午2时和6时,两场暴雨几乎浇得人们透心凉,如果阴雨连绵,晚上的焰火将失去最佳表演舞台。更让人焦虑的是,直至晚上7时,黄浦江江面上的风依然方向不定,加上两岸高楼林立,转弯、折射、变向,这风不成了道道“乱风”?“风向不定,焰火燃放后的烟雾方向就无法确定。各国元首所登上的游船如何能够保证处在上风口?”

  关键时刻,气象专家送来最新情报:晚上9时天气将放晴,适宜观看焰火。仿佛被人们的精诚打动,天气也开始帮忙:8时刚过,外滩所有的彩旗忽忽飘向东南———西北风起来了!

  指挥室迅速反应,根据天气状况迅速启动南京东路外滩观赏这一最佳方案,1个小时后,游船停泊在东方明珠前的江面上,焰火映亮了人们的笑脸。

  【关键词】歌

  10国艺术家,同唱一首歌,这个精彩的亮点就出现在6月15日晚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文艺晚会上。

  《同一首歌》的悠扬旋律中,在上海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引领下,10国歌唱家们与10位身穿各国传统服装的儿童手牵手,依次登上舞台,每人用自己国家的语言演唱一句歌词,共叙欢聚一堂的喜悦之情。

  这是整场晚会的压轴戏。而最初录制的版本,用的是中、英、俄三种语言。演出彩排中,一位哈萨克斯坦姑娘找到编导,提出希望用本民族的语言演唱自己的那句歌词,尝试之下,果然更具激情。于是登台亮相时,各国艺术家们用自己的语言,唱出同一种情怀,也博得了当晚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关键词】宴

  6月15日的欢迎晚宴上,四菜一汤让各国贵宾赞不绝口:上汤烧四宝、双色大明虾、金珠扒羊排、荷叶香酥鸭、青瓜鲽鱼,以及一道作为甜品的鲜果盘。

  事实上,为了这次宴会的准备,筹办方煞费苦心。一些贵宾不喝酒,宴会组特地把不喝酒的嘉宾分到一组,甚至在菜肴里也不放料酒;一位总统夫人对蓝莓过敏,宴会组就专门安排给她没有草莓的水果拼盘。

  不仅仅是菜肴,在前期筹备工作中,工作人员根据贵宾喜欢的颜色选择桌布、地毯;餐桌上的摆设也根据贵宾的爱好制作,例如普京总统爱好柔道,筹办方特别制作了一个柔道动作的小瓷人。当与会各国贵宾们走进宴会厅落座时,大家交口称赞:宾至如归。

  记者眼中的盛会

  【关键词】创意

  一份竹简,一本线装书,峰会的两次晚宴上,两本形态各异的菜单成为贵宾们收藏的“珍品”。

  6月14日晚的非正式晚宴上,菜单被制成竹简的式样,送到哪一位元首手中,哪一份上面就用该国语言列出菜名和简单介绍。而15日晚的欢迎晚宴上,菜单则被设计成古色古香的线装书。不仅注明菜名、用料和象征意义,一旁还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相关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国画、书法、瓷器、紫砂壶、剪纸等。

  筹办方介绍,这两份菜单的材质都是“环保型”,胜在创意,这和此次办会宗旨一脉相承,“简约大方,独具匠心,是此次宴会最大的特征。”

  【关键词】奉献

  6月14日晚,流光溢彩的焰火映亮浦江。

  在这场“光与火盛宴”的背后,倾注着环卫工人们的付出。为了在第二天带给与会各国贵宾一个整洁干净的滨江景象,他们放弃休息,在长达6公里的焰火燃放区域内进行清扫、清运以及冲刷。

  浦发环境有限公司一分公司的垃圾清运车司机杨立群,14日当天,适逢妻子的预产期,公司领导早已准假,让他回去陪伴妻子。可小杨却摇了摇头:“现在公司正缺人手,我家里也都安排好了。”从晚上11时到凌晨3时,他和同事们往来于滨江大道与垃圾处理站,高效、迅速完成了任务。

  不止杨立群,这一天,共有300余名工作人员奋斗在第一线,出动了12辆垃圾清运车、4辆扫路车、4辆机器冲水(机冲)车。环卫工人们共清扫路面6公里,清运垃圾42吨。“虽然辛苦,但大家毫无怨言。为峰会奉献,我们责无旁贷。”

  记者手记 追记,不仅仅是回眸

  一次考验,也是一种历练。从峰会前的筹备工作,到盛会落幕后的收尾环节,上海的城市气质彰现无遗。

  这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气质。每一个细节反复推敲,从会场布置到舞台安排,从一支签字笔,到一份菜单。

  这是一种精诚合作的气质。12分钟的焰火燃放,背后有43家单位协调合作。何止焰火,峰会工作人人都是参与者,为盛会的圆满作出巨大贡献。

  这更是一种无私奉献的气质。漫天绽放的焰火下,从陆家嘴到外滩,肩负维持交通秩序的公安民警们全部背对浦江,没有一人回头看一眼焰火;每天从早晨7时到半夜12时,志愿者们为中外记者提供周到服务,热情不减;更有广大市民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践行文明、展现形象,为开好峰会尽力。

  峰会虽已落幕,但我们相信,这样的城市追求仍将延续———上海正走在新进程,我们正站在新起点!

  见习记者 孟知行 本报记者 谈燕 简工博

    

回眸,那分分秒秒的难忘

  峰会期间,在峰会新闻中心内忙碌着的新闻记者们。本报记者 张春海摄

  5年前,上海合作组织在上海宣告成立;

  5年后,2006年6月,各成员国元首重聚上海,“峰会”又回诞生地。

  这不仅仅是一次意义重大、规模空前的会议,更是一座总结历史、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深化务实合作,共谋和平发展,浦江两岸,见证历史一刻。

  为了这历史的一刻,有多少分分秒秒的难忘,多少精诚无间的协作、多少默默无闻的付出……

  回眸,那些难忘的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感动。

  数字背后的盛会

  【关键词】5国元首 22小时等待

  各成员国元首重聚浦江之滨。6月13日,上海空港迎来第一位嘉宾。傍晚6时,一架银白色飞机降落浦东国际机场,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走下舷梯,挥手致意,成为首位抵沪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的外国元首。

  从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开始,世界的目光在此聚集,宽阔的停机坪上,30多名中外记者翘首以待,等待各国元首的到来。

  6月14日下午2时起,机场进入最繁忙的时期。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巴基耶夫相继抵达,其中,间隔最短的两架飞机班次仅仅相差10分钟。下午4时,3架俄罗斯飞机伴随隆隆声降落,普京总统精神抖擞地走下飞机。面对在机场等候多时的媒体,他频频挥手致意,上车前,他脱掉深色西装,再次微笑挥手。至此,出席峰会的外方成员国元首全部抵沪,从第一位到最后一位,中间共相隔22个小时。

  【关键词】10份文件 6次掌声

  6月15日,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厅万众瞩目。

  6国元首签署各项文件的仪式就在这个可容纳800人的会场中举行。仪式定于下午1时许进行,上午10时多,中外媒体就陆续到达,架起“长枪短炮”,抢占有利地形。

  下午1时10分左右,6个成员国元首走进会场,一时间,镁光灯闪烁不停,快门声此起彼伏。

  各国将签署包括《上海合作组织五周年宣言》在内的10份文件,涉及信息安全、反恐、教育、经贸和金融合作等领域。前5份文件由各国部长、银行行长等相关领导人签署,伴随主持人每一句“签署完毕”,现场就响起一阵热烈掌声。《上海合作组织五周年宣言》等5份文件由6位元首进行签署。签字过程中,会场内鸦雀无声,约6分钟后,5份文件全部签署完毕,不等主持人宣布,会场爆发出响亮的掌声,祝贺这一历史性时刻的诞生。

  800名记者5天4夜鏖战此次峰会,共吸引了近800名记者报名采访。其中中国记者(包括港澳台地区)467人,外国媒体有23国98家媒体的329人报名采访。

  筹办方为此设立了峰会新闻中心,开辟接待区、工作区、公共信号区等多个区域,供各国记者及时把最新消息传送世界各地。

  从6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到6月16日晚结束接待工作,5天4夜里,2700平方米的新闻中心始终洋溢新闻大战的“硝烟味”。40台工作电脑的操作系统分为中英俄三种语言,记者们不顾语言差异,只要“占据”一台就能迅速发稿。提供网络接口的120个工作台前也常常人满为患,不少记者干脆抱着手提电脑席地工作。尽管记者手册上注明中心开放时间为每天早晨7时到次日零时,但几乎没有一次能准时关门。这里最晚的记者要工作到凌晨3时多,等到工作人员略作整理和收拾,赶早班的记者们又和晨光一起等在了门口。

  细节折射的盛会

  【关键词】风

  6月14日晚8时,距离峰会大型景观焰火燃放不到1个半小时。位于和平饭店的游览浦江活动总指挥室,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看向外滩高楼上的彩旗:风从哪里来,吹向哪里去?

  这一天,天公看似不作美,下午2时和6时,两场暴雨几乎浇得人们透心凉,如果阴雨连绵,晚上的焰火将失去最佳表演舞台。更让人焦虑的是,直至晚上7时,黄浦江江面上的风依然方向不定,加上两岸高楼林立,转弯、折射、变向,这风不成了道道“乱风”?“风向不定,焰火燃放后的烟雾方向就无法确定。各国元首所登上的游船如何能够保证处在上风口?”

  关键时刻,气象专家送来最新情报:晚上9时天气将放晴,适宜观看焰火。仿佛被人们的精诚打动,天气也开始帮忙:8时刚过,外滩所有的彩旗忽忽飘向东南———西北风起来了!

  指挥室迅速反应,根据天气状况迅速启动南京东路外滩观赏这一最佳方案,1个小时后,游船停泊在东方明珠前的江面上,焰火映亮了人们的笑脸。

  【关键词】歌

  10国艺术家,同唱一首歌,这个精彩的亮点就出现在6月15日晚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文艺晚会上。

  《同一首歌》的悠扬旋律中,在上海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引领下,10国歌唱家们与10位身穿各国传统服装的儿童手牵手,依次登上舞台,每人用自己国家的语言演唱一句歌词,共叙欢聚一堂的喜悦之情。

  这是整场晚会的压轴戏。而最初录制的版本,用的是中、英、俄三种语言。演出彩排中,一位哈萨克斯坦姑娘找到编导,提出希望用本民族的语言演唱自己的那句歌词,尝试之下,果然更具激情。于是登台亮相时,各国艺术家们用自己的语言,唱出同一种情怀,也博得了当晚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关键词】宴

  6月15日的欢迎晚宴上,四菜一汤让各国贵宾赞不绝口:上汤烧四宝、双色大明虾、金珠扒羊排、荷叶香酥鸭、青瓜鲽鱼,以及一道作为甜品的鲜果盘。

  事实上,为了这次宴会的准备,筹办方煞费苦心。一些贵宾不喝酒,宴会组特地把不喝酒的嘉宾分到一组,甚至在菜肴里也不放料酒;一位总统夫人对蓝莓过敏,宴会组就专门安排给她没有草莓的水果拼盘。

  不仅仅是菜肴,在前期筹备工作中,工作人员根据贵宾喜欢的颜色选择桌布、地毯;餐桌上的摆设也根据贵宾的爱好制作,例如普京总统爱好柔道,筹办方特别制作了一个柔道动作的小瓷人。当与会各国贵宾们走进宴会厅落座时,大家交口称赞:宾至如归。

  记者眼中的盛会

  【关键词】创意

  一份竹简,一本线装书,峰会的两次晚宴上,两本形态各异的菜单成为贵宾们收藏的“珍品”。

  6月14日晚的非正式晚宴上,菜单被制成竹简的式样,送到哪一位元首手中,哪一份上面就用该国语言列出菜名和简单介绍。而15日晚的欢迎晚宴上,菜单则被设计成古色古香的线装书。不仅注明菜名、用料和象征意义,一旁还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相关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国画、书法、瓷器、紫砂壶、剪纸等。

  筹办方介绍,这两份菜单的材质都是“环保型”,胜在创意,这和此次办会宗旨一脉相承,“简约大方,独具匠心,是此次宴会最大的特征。”

  【关键词】奉献

  6月14日晚,流光溢彩的焰火映亮浦江。

  在这场“光与火盛宴”的背后,倾注着环卫工人们的付出。为了在第二天带给与会各国贵宾一个整洁干净的滨江景象,他们放弃休息,在长达6公里的焰火燃放区域内进行清扫、清运以及冲刷。

  浦发环境有限公司一分公司的垃圾清运车司机杨立群,14日当天,适逢妻子的预产期,公司领导早已准假,让他回去陪伴妻子。可小杨却摇了摇头:“现在公司正缺人手,我家里也都安排好了。”从晚上11时到凌晨3时,他和同事们往来于滨江大道与垃圾处理站,高效、迅速完成了任务。

  不止杨立群,这一天,共有300余名工作人员奋斗在第一线,出动了12辆垃圾清运车、4辆扫路车、4辆机器冲水(机冲)车。环卫工人们共清扫路面6公里,清运垃圾42吨。“虽然辛苦,但大家毫无怨言。为峰会奉献,我们责无旁贷。”

  记者手记 追记,不仅仅是回眸

  一次考验,也是一种历练。从峰会前的筹备工作,到盛会落幕后的收尾环节,上海的城市气质彰现无遗。

  这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气质。每一个细节反复推敲,从会场布置到舞台安排,从一支签字笔,到一份菜单。

  这是一种精诚合作的气质。12分钟的焰火燃放,背后有43家单位协调合作。何止焰火,峰会工作人人都是参与者,为盛会的圆满作出巨大贡献。

  这更是一种无私奉献的气质。漫天绽放的焰火下,从陆家嘴到外滩,肩负维持交通秩序的公安民警们全部背对浦江,没有一人回头看一眼焰火;每天从早晨7时到半夜12时,志愿者们为中外记者提供周到服务,热情不减;更有广大市民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践行文明、展现形象,为开好峰会尽力。

  峰会虽已落幕,但我们相信,这样的城市追求仍将延续———上海正走在新进程,我们正站在新起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