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罢扁案不过就准备“倒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02:18 海峡都市报

  N海潮

  据台湾媒体报道,国民党评估27日“立法院”很难通过罢免陈水扁案,国民党发言人郑丽文昨天上午宣布,27日以后的作战计划就是准备“倒阁”,党内评估陈水扁解散“立法院”、重新改选的可能性低,下一步将积极与亲民党、无党联盟交换“倒阁”时机、政策,若陈水扁重提“行政院长”人选不被多数联盟接受,会一直“倒阁”倒到满意为止。

  郑丽文说,国民党要拉长阵线,把拉下陈水扁视为一场持久战,不会有“一举拉下陈水扁”的大动作,发动百万人包围陈水扁办公室拉下陈水扁的做法可行性不高,但国民党不排除任何做法,会做主客观策略研判,作最有利选择。

  她说,国民党积极开始准备“倒阁”案,“倒阁”议题小组已成立,评估民进党不敢解散“立法院”,陈水扁也不愿意,党内会做好万全准备,如果要解散“立法院”,国民党期待“立法院”重新改选,因为国民党胜算很高。

  她说,这次临时会6月30日结束,日程上来不及提“倒阁”,要再开临时会,或是9月开议再提,需要由“立法院党团”再做评估。

  她表示,最后决策仍要考虑大环境,以及亲民党与无党联盟的态度,未来几天国民党会针对“倒阁”案,积极与亲民党与无党联盟交换意见,“立院党团”、两党秘书长会先沟通,也不排除安排“马宋会”。

  郑丽文说,马英九已经做好持久战与耐力战的准备,一举把陈水扁拉下台的困难度很高,国民党希望在罢免过程中凝聚共识,逼绿营“四大天王”现形,看是要与陈水扁同为共犯结构,还是有足够道德勇气让陈水扁下台,从一波波蓝绿攻防中,可以得到检验。

  宋楚瑜将率众向“绿委”施压

  亲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吕学樟昨天表示,27日罢免陈水扁案表决若未过关,亲民党不会在意“立法院”改选后是否会对亲民党不利,一定吃了秤砣铁了心,力推“倒阁”案。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昨天下午与“党团”成员开会研商罢免与“倒阁”事宜,吕学樟接受采访时表示,若表决结果罢免不成,“党团”会采取一致行动继续推“倒阁”案。

  吕学樟指出,现阶段亲民党仍把全部心力放在罢免案,21日起召开审查会议时,宋楚瑜计划亲自领军,率民众到“立法院”向泛绿“立委”施压。

  吕学樟表示,与陈水扁有关的扁家成员皆被指涉入弊案,全台民众没有必要纳税养他们一辈子,亲民党力主临时会一定要完成“正副领导人礼遇条例”修法。

  国民党15县市长共同罢扁

  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昨天与15位执政的党籍县市长发表“反映基层心声,支持罢免提案”共同声明,声明中表示,“反贪罢扁、清廉救台”已经不是个别政党的诉求,而是民众共识。并规划在21日由党籍县市议长大会师,共同签署罢免声明。

  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表示,泛蓝县市长涵盖全台将近七成土地与人民,反映陈水扁尽速下台的心声,全力支持罢免陈水扁案,他感谢泛蓝县市首长支持;现时罢免陈水扁连署人数已经超过70万人,预计会超过100万人,罢免案原本不需要连署,连署动作只是表达基层民众不满心声。

  马英九说,提出罢免是希望陈水扁给台湾人民一个机会,如果他失去人民的尊敬和信任,就很难代表台湾领导人民,因此他希望民进党不要忘记所强调的清廉、勤政、爱乡土,不要忘记对人民的承诺,否则政党根基会受很大侵蚀。

  另外,苗栗县长刘政鸿则建议陈水扁赶快下台,不要浪费社会成本,让大家好过一点。嘉义市长黄敏惠也说,清廉是作为县市长应该有的条件,更是根本条件,但民进党当局却连清廉都无法做到,为了台湾有更长远的路要走,“我们能不站出来吗?”

  可能有“绿委”支持罢扁案

  泛蓝推动罢免陈水扁案,就算得到无党联盟的支持,也需要绿营28票以上支持才能过关。根据亲民党的说法,目前已经掌握到十几二十票绿营人士,支持罢免案。

  由于李登辉很担心本土政权断送在陈水扁手上,因此有亲绿人士暗示蓝营,争取台联党支持罢免案,国亲近来拼命拉拢绿营人士似乎真的有了成果。亲民党“党团干事长”李鸿钧表示,已经掌握到10至20个绿营“立委”,支持罢免案。

  他指出,国亲在推动“直航条款”附诸表决时,绿营拼了命都要霸占主席台,但是罢免案却完全不阻挠,可见绿营内部并不真的支持陈水扁。

  他又说,自己平常与民进党“立委”互动的时候,很多民进党“立委”甚至还建议国亲,都已经这种状况了为什么还不上街头?李鸿钧认为,这显示很多民进党“立委”对陈水扁已经看不下去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