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皖东南的新起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04:57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5月的江南,风和日丽。在宣城东南郊的千年古镇——水东,安徽海螺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的年产1000万吨水泥熟料的项目工地上,挖掘机高扬巨臂,车辆来回穿梭,一派热烈而繁忙的景象。随着宣城海螺项目的开工,以及宁国水泥厂和先期建成的三狮和德、桐星、菲达、中广源等大型水泥生产企业陆续投产,宣城即将成为华东乃至全国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这是宣城充分利用资源、交通、区位优势,以大项目带动、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目前,在宣城、宁国、广德三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郎溪、泾县、绩溪、宣州等工业园区,已聚集一批从苏浙沪引进的企业,工业集群和规模效应开始显现。一季度,宣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8%%,工业增加值增长28.2%%,财政收入增长22.1%%,皖东南新起跳的格局已经形成。

  融入战略东向借力谋发展

  宣城是安徽的东南门户,区位优势明显。2001年,设市之初的宣城在全省率先提出“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充分利用苏浙沪地区的资本、市场等经济要素,推进面向苏浙沪的招商引资。东向发展,打开了宣城发展的思路。

  “十五”期间,宣城市始终围绕东向发展这一主线,以招商引资为载体,促成一批大企业、产业群体落户宣城。5年中共引进境外、省外企业280多家,引进项目3000多个,利用内资150亿元、外资2亿美元,引进内资总量、增幅连续几年名列全省前茅。去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5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财政收入跃过20亿元台阶,所辖宁国市、广德县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位列前茅。

  “一主两翼”构建起跳新平台

  对接长三角、融入苏浙沪。宣城市提出以新型工业为主体、以效益农业和特色旅游业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在发展工业经济过程中,宣城市坚持总量扩张和产业升级并重,把宣城建成承接苏浙沪产业梯度转移和大工业配套产品供应的基地,着力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制造、建材原材料、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培育壮大耐磨材料、电子元器件、电机泵阀、宣纸等优势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同时,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参与苏浙沪区域经济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提高工业专业化水平和生产集中度。5年来工业固定资产累计投入超过140亿元,年均增长52.2%%,共有40多个工业项目被列入省“861”计划。

  宣城以苏浙沪市场需求为主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产品打开长三角市场,正逐步成为面向苏浙沪的“果蔬园”、“苗木花卉园”和“家禽水产仓库”。“十五”期间,宣城市开始整合旅游资源,建设苏浙沪的“后花园”,重点开发建设红色旅游、文化旅游和生态景观旅游,强化“徽文化”、“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扬子鳄”等旅游品牌的宣传促销,精心打造“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城市名片,构建具有皖东南特色的旅游品牌。

  苦练内功增强投资吸引力

  围绕东向发展这一主线,“十五”期间,宣城市依托行政服务中心,大力推行全程代理制、服务承诺制和投诉受理制,实施政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建立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重大招商项目跟踪协调机制,加强效能建设,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高效的政务环境、优质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法制环境。同时,不断加大交通、水利、电力、城市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十五”期间,宣城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6.2亿元,其中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今,与江浙对接的干线公路都达到二级以上,电网状况大为改善,投资吸引力大大增强。

  日前,宣城市委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用五年时间,使GDP翻一番、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使全市经济总量进入全省中等以上行列,人均达全省上游水平,县域经济在全省实现全面进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