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偶遇通道转兵会议旧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09:00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特约记者 刘向晖

  

偶遇通道转兵会议旧址

  刘富松老师曾经执教过的教室,正是72年前通道转兵会议的会场。刘向晖 摄

  18日 通道 阵雨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伍修权曾赋诗回顾湘江战役后的那段长征历史。“奔何处?”这正是当时3万多名中央红军所思索的问题。历史证明,在湖南通道召开的转兵会议上,他们找到了正确答案。

  意外寻访到通道转兵会议旧址,心情却极其复杂而又无可名状。18日,本来受一位故友之托,到离通道县城40公里外的县溪镇,寻访她20年前的启蒙老师刘富松。来到刘富松老师曾经工作过的县溪镇中心小学,该校正在进行小学升初中的考试。

  透过校门的铁栏杆,院内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大门正上方赫然横挂着一块金字大匾:恭城书院。而书院正门的右侧门柱上挂着一块白底黑字的竖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通道转兵会议会址。恭城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最初格局只有前后两进房屋。到了民国,当地又在中间增建两排木楼。

  1934年12月12日,正是在县溪镇的恭城书院的第三排右侧木屋中,中央红军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奔何处”的问题。而此时,识破红军最初战略转移意图的蒋介石已集结近20万军队,在通道东面的绥宁、城步,北面的靖州、会同、洪江、芷江一带构筑工事,修建碉堡,布置了一个大口袋,等待红军。面临近7倍于己的强敌,中央红军如按原定计划北上湘西会合二、六军团,势必陷入敌人布下的口袋阵中,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出于种种原因通道转兵会议和黎平会议一样,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被公开提及。当时,该会议既无预定规格,也无明确程序。这使得自长征出发时就被排斥在决策核心层的毛泽东的意见,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下,才得以重视和采用。

  毛泽东否定了原来的北上湘西的计划,提出避开蒋介石布置的重兵包围,转战贵州。这一提议得到与会的大多数人的赞同,并被随后的战况所证实,为随后的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当地似乎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恭城书院在长征历史上的意义。3年前,恭城书院的最后一排木楼依旧为县溪镇中心小学寄宿生居住的场所。20年前,恭城书院就是该小学的所在地。而故友在该校读小学一年级时,其教室就在72年前召开决定红军命运的转兵会议的那座木房。只是当时该房被架设的木板隔开,四分之三作为教室,剩下的四分之一作为老师的宿舍。(8)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