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四个“没想到”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09:24 解放日报

  

四个“没想到”的背后……

  黄渡镇同心艺术团的演员下乡演出时和观众交流。夏云鹏摄

  一条吴淞江(苏州河),在此骤然拐弯分叉———镇南为苏州河,镇北为?藻浜。史载: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在此渡江,故名“黄渡”。藉水之利,舟楫云集,古镇繁衍,曰“
三里长街,商号林立”。

  千百年过去,而今,骤变的古镇行进到这样的路口———

  经济快速发展,拥入5万外来人口,怎么和谐相处?18个自然村3万村民,怎么去满足变化带来的更高需求?

  初夏,一台“大戏”正绘声绘色拉开帷幕……

  没想到,居然“歪打正着”

  53岁的殷云娣,这天特地起了个大早,不为别的,就为镇里同心艺术团送戏下乡来了。

  殷云娣原是杨木桥村的村民,去年因汽车城建设而离开土地,搬到了新居。离了土,搞不清自己的“镇保”和“医保”怎么算,听说节目里有这个内容,兴许能听清?

  殷云娣看得眉开眼笑,对记者说:“哎呀,全懂了,全懂了。说唱《开心来》,真是让我开心来。我每月有退休金,看病还有医保。”

  看得开心的还有村民颜永兴。他告诉记者:“这样的节目真好,最好多多给我们演一些。”

  带队送戏下乡的镇文广中心主任徐绮红告诉村民:“从现在开始,一直到10月份,送戏下乡将走遍全镇的18个村,保证大家看得开心。”

  开心的,还有台上演戏的徐永高。这位40多岁的乡民笑着对记者说:“以前喜欢沪剧,顶多在家里哼几句。也是巧,三年前镇上要办夏令纳凉晚会,我也去报了名,没想到唱了两句,就入选了镇里的同心艺术团。以前在家里除了做家务,也没什么事,闷得慌,现在有了这个舞台露两手,娱乐乡邻也娱乐自己。”

  问他台上演戏慌不慌?他说:“这有什么慌?我们演的都是身边事、身边人。不过,我演的还是有点像沪剧,有点夸张,人家说再自然点就好了。”

  “那年的夏令纳凉晚会其实很轰动。”徐绮红说:“上台的‘明星’都出自‘本土’,表演的节目也都是‘本土’,讲的就是我们黄渡的明天。”

  没想到居然“歪打正着”。那时,根据发展规划,黄渡镇要建设成为汽车城的配套区和研发区,有3000户左右农民需要动迁。可许多农民不理解,谈动迁牢骚满腹,钉子户比比皆是。“用我们钱书记的话来讲:镇政府大会动员小会叫,宣传机器全用上,结果历时1年,签约搬迁的农民还是很少。没想到,一台晚会后,第二天,居然有400多户农民签约搬迁。”

  为什么要签约?孟泾村胡家村民组陈庆忠说:“晚会让我们看到了动迁之后黄渡的新面貌,让我们有盼头。”问陈庆忠之前为什么不签,“自家房子刚刚翻建一新,当时只顾着自家的房子,没想别的。”

  这一台晚会,对镇党委启发很大。黄渡镇党委书记钱力连说三个“没想到”,也使他思索:“党组织凝聚群众、团结群众、激励群众的抓手是什么?从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着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将他们组织起来、发动起来。”

  可是,演员在哪里呢?

  没想到,10多个村长“炸”了

  演员,其实好找。在黄渡,有传统的节日“出会”,内容丰富多彩,有演各种地戏的,还有杂耍歌舞、扎彩灯、踩高跷、舞龙狮,还有一班班装潢华丽的丝竹,还有一队队锣鼓喧天的打唱班。演员都是本地的农民。还有每逢元宵,他们两两三三自发结合一起,将传统文化节目搬到村前宅后,自娱自乐。

  应该是有基础。光一个纳凉晚会,就有几百个报名者,戏剧、歌舞、说唱、小品,吹笛的拉琴的样样俱全。“没想到,群众会蕴藏着这么大的积极性,上至73岁老人,下至5岁孩童,本地的,外地的,全都报名要上台。”

  徐绮红说:“这几年,镇里经济发展了,农民也富裕了,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可是文化生活却跟不上形势了,白天搓麻将,晚上看电视,业余生活枯燥,封建迷信也有些抬头。如何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最好每村搞个文艺队伍!”

  没想到,要求一提出,10多个村长都“炸”开了。

  联西村村主任唐祝平有点不好意思,“当时真想不通,唱唱跳跳又不能当饭吃?大家都一门心思搞经济,搞这些面子上的花里胡哨有什么用?再说,大家都是种田的,散在家里,能组织起来吗?”

  没想到,传达下去,出乎意料。“本来光想凑数完成任务,组织一个秧歌队,谁知村民一听,还要搞起腰鼓队、健美队,自己还从外村找来了老师。”唐祝平说。

  是真是假?记者悄悄拐到了联西村。正是下午2点,一阵“喜洋洋”从村委会大厅传出,10多个老太太,正跟着老师、拿着红扇子翩翩起舞。

  70多岁的高启芳阿婆正是其中之一,她说:“参加了村舞蹈队,对身体好啊,现在关节炎、肩周炎都好了。打麻将?打了几十年,老早不打了,为争输赢,一发火血压升高,没意思。”

  一边的曹伟珍说:“现在,跟大家沟通多了,家里有什么麻烦事,也多了人帮忙。以前,我老公负责清理村里的垃圾,一天都不能耽误,偏偏他身体不好,也没想到要找村里协调,只要哪天他身上一疼,就朝我发火。还是我们队长找村长反映,保留了他的保洁员岗位,身体不舒服了,村里会去找临时工代替几天。”

  离开联西村,记者又去了几个村子,钱家村的老年舞蹈队,许家村的戏曲队,横河村的老年健身队……放下锄头,扭起秧歌,打起腰鼓,从这些昔日种田的农民脸上,记者看到了涌自心底的笑意。

  没想到,这里就像家一样

  黄渡镇地处城乡结合部,8万居民中5万是外来务工人员,这些“新黄渡人”也越来越多地走上舞台,展现风采。

  趁晚上休息,记者踏进了安徽打工仔钱开军家,他刚刚代表黄渡参加嘉定区的卡拉OK比赛。“我来黄渡4年了,一直在做泥工,帮人装修。”

  从去年8月在镇纳凉晚会上“一夜成名”,到如今一有活动,镇里就会叫上他唱一嗓子。他呢,也是乐此不疲。“我们在外做工,天亮了就做活,天黑了就回家,挺孤单挺单调的。现在?一有活动,镇里就打电话找我,大家有说有笑,就像朋友一样。黄渡给我提供了歌唱的舞台,也让离家在外的我有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从钱开军家折回文广中心,碰到电缆维修工陈其中正值班守门。一问才知,来自湖南的他,是中心唯一没有编制的“打工仔”。说起登台的经历也好笑:“我维修电缆扭伤了脚,编排的歌剧《江姐》中,正缺一个拄着拐杖的跛脚军人演员,别人演的都不像。一想,我拐了脚,有经验,就被拉来一试,没想到就此成了同心艺术团的演员。”

  “说实话,开始总觉得跟大家隔了一层,可是都在一起排练,下到各个村子巡回演出,演了十多场,我们就觉得亲近了。上次我爱人生病,大家还捐了3000多块钱。这里就像家一样。”

  与钱开军一样从纳凉晚会上发掘出的“打工仔演员”,黄渡还有100多人。因为流动性大,他们多是在舞台上唱唱歌,在元宵灯谜会上参加一下活动,随机性很大。可即便如此,现在镇里还是固定下来了不少“角儿”。

  镇同心艺术团里,浙江来的越剧“名角”吴玲琴那曲催人泪下的《孔雀东南飞》,是久演不衰的经典曲目;来自青浦赵屯的66岁老人辛永林,能拉能唱能演,本是来看嫁在黄渡的女儿,被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吸引,干脆带着老伴定居在此,“人老了,容易闲下来,觉得日子过得虚。现在创作、表演生活很充实,生活有乐趣。”

  没想到,还尝到了这样的甜头

  如今,一年一度的大型群众性闹元宵已成为黄渡的文化品牌。群众性、参与性、娱乐性相结合的“月月乐”社区系列活动已形成了制度。每年一次的文化艺术节更成了铁打不动的“我行我秀”。

  变化,还真一点点出现了。

  两年前也曾“炸”开了的横河村书记金德泉说,“现在镇政府的工作,村民了如指掌;村里的事,村民也更关心了。”

  联西村村主任唐祝平说:“村里买了100套服装支持腰鼓队、秧歌队,才花了1000多块钱,谁知此后,村民见了我,跟往常大不一样,村里只要有事,招呼一打,人很快就齐了,一改以往的懒散。其实买衣服事小,关键是村民觉得我支持他们,小事凝聚人心啊。”

  村容村貌也变好了。原先农民新房花圃里种菜拉藤,屡禁不止,现在四处乱爬的丝瓜没有了,花圃里多了鲜花;曾经垃圾遍地的村前村后,也因彼此的监督、注意,变得干净整洁。

  曾难容于一个屋檐下的高巧英婆媳,和好如初了……

  村民王庆林生病了,“死对头”蒋凝华拎着水果去看她了。过去因为两家菜地沟里的几棵青菜结下矛盾,俩邻居相互回避,似有深仇大恨一般。腰鼓队“逼迫”两人天天见面,慢慢的,矛盾说开了,“近邻”胜似远亲。

  曾为调解矛盾头疼不已的唐祝平,看在眼里,喜上心头,不禁大笔一挥:投资建设文化场地,“现在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快建好了,很快就能用了,到时不管刮风下雨,大家都有活动排练的固定场所了。”

  黄渡镇党委书记钱力说,“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家气顺了,以前怎么也堵不住的打架斗殴现在少见了,去年全镇万人发案率控制在低水平,低于全区平均12个万分点。”

  软环境和谐了。这两年,黄渡镇的经济总量每年以13.4%的速度递增,创黄渡镇有史以来最高水平。无论“本土”“外来”,都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为黄渡的明天劲往一处使。“去年,镇里引进各类外资项目34个,引进并办理私营项目1775个,突破历史纪录,其中,50%的项目就是普通群众牵线搭桥而实现的。甜头告诉我们:建设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新农村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精神文明的鼓舞作用。”

  本报记者 张伟光 刘旻

  

四个“没想到”的背后……

  黄渡镇同心艺术团的演员下乡演出时和观众交流。 夏云鹏摄

  一条吴淞江(苏州河),在此骤然拐弯分叉———镇南为苏州河,镇北为?藻浜。史载: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在此渡江,故名“黄渡”。藉水之利,舟楫云集,古镇繁衍,曰“三里长街,商号林立”。

  千百年过去,而今,骤变的古镇行进到这样的路口———

  经济快速发展,拥入5万外来人口,怎么和谐相处?18个自然村3万村民,怎么去满足变化带来的更高需求?

  初夏,一台“大戏”正绘声绘色拉开帷幕……

  没想到,居然“歪打正着”

  53岁的殷云娣,这天特地起了个大早,不为别的,就为镇里同心艺术团送戏下乡来了。

  殷云娣原是杨木桥村的村民,去年因汽车城建设而离开土地,搬到了新居。离了土,搞不清自己的“镇保”和“医保”怎么算,听说节目里有这个内容,兴许能听清?

  殷云娣看得眉开眼笑,对记者说:“哎呀,全懂了,全懂了。说唱《开心来》,真是让我开心来。我每月有退休金,看病还有医保。”

  看得开心的还有村民颜永兴。他告诉记者:“这样的节目真好,最好多多给我们演一些。”

  带队送戏下乡的镇文广中心主任徐绮红告诉村民:“从现在开始,一直到10月份,送戏下乡将走遍全镇的18个村,保证大家看得开心。”

  开心的,还有台上演戏的徐永高。这位40多岁的乡民笑着对记者说:“以前喜欢沪剧,顶多在家里哼几句。也是巧,三年前镇上要办夏令纳凉晚会,我也去报了名,没想到唱了两句,就入选了镇里的同心艺术团。以前在家里除了做家务,也没什么事,闷得慌,现在有了这个舞台露两手,娱乐乡邻也娱乐自己。”

  问他台上演戏慌不慌?他说:“这有什么慌?我们演的都是身边事、身边人。不过,我演的还是有点像沪剧,有点夸张,人家说再自然点就好了。”

  “那年的夏令纳凉晚会其实很轰动。”徐绮红说:“上台的‘明星’都出自‘本土’,表演的节目也都是‘本土’,讲的就是我们黄渡的明天。”

  没想到居然“歪打正着”。那时,根据发展规划,黄渡镇要建设成为汽车城的配套区和研发区,有3000户左右农民需要动迁。可许多农民不理解,谈动迁牢骚满腹,钉子户比比皆是。“用我们钱书记的话来讲:镇政府大会动员小会叫,宣传机器全用上,结果历时1年,签约搬迁的农民还是很少。没想到,一台晚会后,第二天,居然有400多户农民签约搬迁。”

  为什么要签约?孟泾村胡家村民组陈庆忠说:“晚会让我们看到了动迁之后黄渡的新面貌,让我们有盼头。”问陈庆忠之前为什么不签,“自家房子刚刚翻建一新,当时只顾着自家的房子,没想别的。”

  这一台晚会,对镇党委启发很大。黄渡镇党委书记钱力连说三个“没想到”,也使他思索:“党组织凝聚群众、团结群众、激励群众的抓手是什么?从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着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将他们组织起来、发动起来。”

  可是,演员在哪里呢?

  没想到,10多个村长“炸”了

  演员,其实好找。在黄渡,有传统的节日“出会”,内容丰富多彩,有演各种地戏的,还有杂耍歌舞、扎彩灯、踩高跷、舞龙狮,还有一班班装潢华丽的丝竹,还有一队队锣鼓喧天的打唱班。演员都是本地的农民。还有每逢元宵,他们两两三三自发结合一起,将传统文化节目搬到村前宅后,自娱自乐。

  应该是有基础。光一个纳凉晚会,就有几百个报名者,戏剧、歌舞、说唱、小品,吹笛的拉琴的样样俱全。“没想到,群众会蕴藏着这么大的积极性,上至73岁老人,下至5岁孩童,本地的,外地的,全都报名要上台。”

  徐绮红说:“这几年,镇里经济发展了,农民也富裕了,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可是文化生活却跟不上形势了,白天搓麻将,晚上看电视,业余生活枯燥,封建迷信也有些抬头。如何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最好每村搞个文艺队伍!”

  没想到,要求一提出,10多个村长都“炸”开了。

  联西村村主任唐祝平有点不好意思,“当时真想不通,唱唱跳跳又不能当饭吃?大家都一门心思搞经济,搞这些面子上的花里胡哨有什么用?再说,大家都是种田的,散在家里,能组织起来吗?”

  没想到,传达下去,出乎意料。“本来光想凑数完成任务,组织一个秧歌队,谁知村民一听,还要搞起腰鼓队、健美队,自己还从外村找来了老师。”唐祝平说。

  是真是假?记者悄悄拐到了联西村。正是下午2点,一阵“喜洋洋”从村委会大厅传出,10多个老太太,正跟着老师、拿着红扇子翩翩起舞。

  70多岁的高启芳阿婆正是其中之一,她说:“参加了村舞蹈队,对身体好啊,现在关节炎、肩周炎都好了。打麻将?打了几十年,老早不打了,为争输赢,一发火血压升高,没意思。”

  一边的曹伟珍说:“现在,跟大家沟通多了,家里有什么麻烦事,也多了人帮忙。以前,我老公负责清理村里的垃圾,一天都不能耽误,偏偏他身体不好,也没想到要找村里协调,只要哪天他身上一疼,就朝我发火。还是我们队长找村长反映,保留了他的保洁员岗位,身体不舒服了,村里会去找临时工代替几天。”

  离开联西村,记者又去了几个村子,钱家村的老年舞蹈队,许家村的戏曲队,横河村的老年健身队……放下锄头,扭起秧歌,打起腰鼓,从这些昔日种田的农民脸上,记者看到了涌自心底的笑意。

  没想到,这里就像家一样

  黄渡镇地处城乡结合部,8万居民中5万是外来务工人员,这些“新黄渡人”也越来越多地走上舞台,展现风采。

  趁晚上休息,记者踏进了安徽打工仔钱开军家,他刚刚代表黄渡参加嘉定区的卡拉OK比赛。“我来黄渡4年了,一直在做泥工,帮人装修。”

  从去年8月在镇纳凉晚会上“一夜成名”,到如今一有活动,镇里就会叫上他唱一嗓子。他呢,也是乐此不疲。“我们在外做工,天亮了就做活,天黑了就回家,挺孤单挺单调的。现在?一有活动,镇里就打电话找我,大家有说有笑,就像朋友一样。黄渡给我提供了歌唱的舞台,也让离家在外的我有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从钱开军家折回文广中心,碰到电缆维修工陈其中正值班守门。一问才知,来自湖南的他,是中心唯一没有编制的“打工仔”。说起登台的经历也好笑:“我维修电缆扭伤了脚,编排的歌剧《江姐》中,正缺一个拄着拐杖的跛脚军人演员,别人演的都不像。一想,我拐了脚,有经验,就被拉来一试,没想到就此成了同心艺术团的演员。”

  “说实话,开始总觉得跟大家隔了一层,可是都在一起排练,下到各个村子巡回演出,演了十多场,我们就觉得亲近了。上次我爱人生病,大家还捐了3000多块钱。这里就像家一样。”

  与钱开军一样从纳凉晚会上发掘出的“打工仔演员”,黄渡还有100多人。因为流动性大,他们多是在舞台上唱唱歌,在元宵灯谜会上参加一下活动,随机性很大。可即便如此,现在镇里还是固定下来了不少“角儿”。

  镇同心艺术团里,浙江来的越剧“名角”吴玲琴那曲催人泪下的《孔雀东南飞》,是久演不衰的经典曲目;来自青浦赵屯的66岁老人辛永林,能拉能唱能演,本是来看嫁在黄渡的女儿,被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吸引,干脆带着老伴定居在此,“人老了,容易闲下来,觉得日子过得虚。现在创作、表演生活很充实,生活有乐趣。”

  没想到,还尝到了这样的甜头

  如今,一年一度的大型群众性闹元宵已成为黄渡的文化品牌。群众性、参与性、娱乐性相结合的“月月乐”社区系列活动已形成了制度。每年一次的文化艺术节更成了铁打不动的“我行我秀”。

  变化,还真一点点出现了。

  两年前也曾“炸”开了的横河村书记金德泉说,“现在镇政府的工作,村民了如指掌;村里的事,村民也更关心了。”

  联西村村主任唐祝平说:“村里买了100套服装支持腰鼓队、秧歌队,才花了1000多块钱,谁知此后,村民见了我,跟往常大不一样,村里只要有事,招呼一打,人很快就齐了,一改以往的懒散。其实买衣服事小,关键是村民觉得我支持他们,小事凝聚人心啊。”

  村容村貌也变好了。原先农民新房花圃里种菜拉藤,屡禁不止,现在四处乱爬的丝瓜没有了,花圃里多了鲜花;曾经垃圾遍地的村前村后,也因彼此的监督、注意,变得干净整洁。

  曾难容于一个屋檐下的高巧英婆媳,和好如初了……

  村民王庆林生病了,“死对头”蒋凝华拎着水果去看她了。过去因为两家菜地沟里的几棵青菜结下矛盾,俩邻居相互回避,似有深仇大恨一般。腰鼓队“逼迫”两人天天见面,慢慢的,矛盾说开了,“近邻”胜似远亲。

  曾为调解矛盾头疼不已的唐祝平,看在眼里,喜上心头,不禁大笔一挥:投资建设文化场地,“现在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快建好了,很快就能用了,到时不管刮风下雨,大家都有活动排练的固定场所了。”

  黄渡镇党委书记钱力说,“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家气顺了,以前怎么也堵不住的打架斗殴现在少见了,去年全镇万人发案率控制在低水平,低于全区平均12个万分点。”

  软环境和谐了。这两年,黄渡镇的经济总量每年以13.4%的速度递增,创黄渡镇有史以来最高水平。无论“本土”“外来”,都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为黄渡的明天劲往一处使。“去年,镇里引进各类外资项目34个,引进并办理私营项目1775个,突破历史纪录,其中,50%的项目就是普通群众牵线搭桥而实现的。甜头告诉我们:建设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新农村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精神文明的鼓舞作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