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国第一摩崖痛遭侵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09:33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南国第一摩崖痛遭侵蚀

  图为游客在参观游览浯溪碑林。王洁 摄

  本报讯 祁阳浯溪摩崖石刻(俗称浯溪碑林),因其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摩崖诗文书法,享誉海内外,浯溪露天摩崖更被称之为南国摩崖第一家。然而,近日,记者到此地采访
时,却发现此处碑刻因自然风化的侵蚀,一些碑刻字迹开始模糊不清,有的甚至根本无从辨认。

  一些碑刻的字迹已经消失

  浯溪摩崖石刻,位于祁阳县城西南的浯溪公园内,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露天碑林,现集中保存自唐朝以来的碑刻505方,积淀着深厚的碑刻文化,堪称世界级的瑰宝,尤其是元结撰颜真卿大字正书的《大唐中兴颂》,以石绝、文绝、字绝号称“摩崖三绝”而闻名于世。1988年,“浯溪摩崖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几年每到汛期,浯台北崖区的10多块碑刻就会淹没在洪水当中。如果遇到大型洪水,有100多块碑刻都会遭到洪水的威胁。”浯溪文物管理处副主任尹艳丽感叹到,“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目前最让我们担心的还是摩崖山上部分的一些碑刻,因遭受长年累月的雨水冲刷、侵蚀,有些碑刻的字迹已经在消失。”尹艳丽还告诉记者,碑林中以秦少游的那块书法碑刻最令其担忧,因为严重风化,碑文部分内容已经无法辨认。

  仅340余方碑刻保存较完整

  “由于资金的紧张,碑刻的保护工作进度甚至赶不上自然风化的速度。”曾担任浯溪文物管理处副主任的杨仕衡忧心冲冲地说,“现存505方碑刻中,仅有340余方保存较完整,而其他的碑刻因风化严重,有些字迹开始模糊不清,有些严重的甚至完全消失了,成了‘白板’。”从事20多年浯溪碑林保护工作的杨仕衡说:“作为浯溪摩崖之精华的《大唐中兴颂》,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了碑文字迹不清的现象,比方‘元结撰文’中的‘元结’二字早已脱落。”杨老感叹,“如果再不加快保护的步伐,碑林石刻终有一天会消失。”

  据了解,因为保护资金的紧张,目前当地文物部门对碑刻的保护,主要是一些物理方面的处理,通过对碑石的加固,将其“加檐盖帽”通过增置护檐,减少雨水的浸蚀,以及将从石头缝隙里长出的树木清除等。“比方《大唐中兴颂》,我们采取在碑文表面贴上一层保护的纸,这样既可以吸潮,也可以防止碑刻与空气接触,减缓风化。我们这都是采用的土办法。”尹艳丽坦言,这样的土办法也仅限于可以遮雨的地方,而在其他露天的地方行不通。

  “其实,对碑刻风化更有效的方式,是采用一种国外的涂剂,涂抹在碑文表面对其保护,但是这种涂剂的费用非常昂贵,我们哪用得起。”尹艳丽叹息到。据了解,该碑林各种大小碑刻加起来的面积达到640平方米。“浯溪碑林保护任重道远。”相关人士纷纷发出了强烈的呼唤,应加大浯溪碑林的保护投入,保护好这一文化瑰宝。(王洁)

  新闻链接

  祁阳6亿元新辟旅游线路

  陶铸故里学“松树风格”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祁阳县政府获悉,投资3亿元的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扩建项目正在洽谈中,有望近期正式签约。而另据了解,该县现已引资近6亿元,新辟四条旅游精品线路。

  据祁阳县副县长唐盛富介绍,四条旅游精品线路分别是以浯溪碑林、文昌塔、潇湘楼、唐朝古县城遗址和龙溪古民居为主体的三吾古城文化旅游线;以金洞漂流、三圣湖休闲度假漂流、狂狮河峡谷漂流为主体的三大漂流和山水生态、民族风情旅游线;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陶铸故里石洞源红色旅游线,陶铸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的名篇《松树的风格》,曾被选入各种教材,特别是中学语文教材。陶铸只惟实,只惟民,身上更是体现了是松树的风格;以及以天主教堂、三圣殿、青莲寺、甘泉寺、观音阁、白泥寺等景点为主体的宗教朝圣旅游线的四条精品旅游线路。“扩建后的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景区内将增建新碑林区等景点。项目建成后,浯溪有望成为全国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碑林综合性旅游区。”唐盛富表示。(王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