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云南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成效显著去年产生效益超10亿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10:01 云南日报

  记者日前从省气象局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上旬,我省各地抓住有利天时开展抗旱增雨作业693点次,开展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增雨作业111点次,减少了冬春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在“3·29”安宁森林火灾及4月12~15日丽江玉龙森林火灾扑救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我省开展的防雹减灾、库塘增水、高山增雪等人工影响天气手段,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云南是一个水利化程度较低的省份,水利设施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而云南又是一个空中水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每年从我们头上流过的“水”大约26万亿立方米,如果能“截留”一部分,效果不可估量。云南更是一个冰雹灾害严重的区域,平均每年有近半数县市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遭受雹灾。 因此,在适当条件下利用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趋利避害,减轻灾害损失,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五”期间,全省共有110个县(市)开展了以抗旱、蓄水、预防森林火灾为主要目的的人工增雨作业,65个县(市)开展了人工防雹作业。作业规模逐年扩大,服务内容也实现了从单纯的应急性农业抗旱,向以农业抗旱为主,预防和扑灭森林火灾、库塘蓄水、缓解城市供水、提高发电效率等多领域多功能的转变,并涉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领域。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仅2005年,我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超过10亿元。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省气象部门将进一步加大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研究,同时,还将完成400个人工防雹固定作业点的基础设施、通信、防雷、安全规范化建设和改造,加快低纬高原地区人工增雨防雹科学作业试验基地和人工增雨防雹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在滇中城市、工农业用水紧缺地区水源地和大中型水库的水源地建设专业的人工增雨作业基地;在滇西、滇南重点林区和生态区的40个县(市)建设流动作业队伍;在省级和16个州(市)建设可视化作业指挥系统以及通信协调、综合保障和效果评估系统等,使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汪丽军(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