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商道回归仁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10:23 公益时报

  6月15日,美国软件天才比尔·盖茨向全世界宣布,他将在今后两年内淡出他精心营造的微软帝国的日常管理事务 ,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公益慈善领域。他在声明中说:“伴随巨大财富而来的是巨大责任。现在是把这些资源回报社会的时候 了,而帮助困境中的人们是回报社会的最好方式。”

  继2005年宣布生前要将500亿美元个人资产绝大部分捐赠给基金会,用于全社会的公
益事业(仅给三个子女各 留下一千万美元)之后,盖茨在首富、企业家、慈善家三个角色中,优雅跺步、漂亮转身,赢得了世界无数人的敬叹。

  “这是全世界贫困者的福音。”正如总部设在美国

亚特兰大的NGO援助合作社负责人安妮·莱纳姆·戈达德所说。 对于微软公司,盖茨的淡出标志着一个时代即将结束,传统的微软因为盖茨的离开将迈向一个新的时代;对于全球公益慈善事 业,盖茨的隆重加入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日渐勃兴的慈善事业因为盖茨的投身将获得崭新的加速度。

  其实,这也是一直以来,西方文明中所倡导的财富的福音和归宿。在比尔·盖茨之前,近两百年间,人类历史上有两 个值得大写的人物,一个叫诺贝尔,一个叫卡耐基,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都是绝对的天才和商业精英,以其智慧创造着富可 敌国的财富,但最终又都做出了同样惊天动地的举动:

  1895年,瑞典发明家诺贝尔立下遗嘱,宣布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他 的财富因此变成永恒。

  1911年,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将自己的财富全部捐出,成立了以他个人命名的巨型基金会。同时,他还在富人世 界积极倡导新的财富精神,他的《财富的福音》成为经典读本,他因此成为现代公益事业之父。

  而值得中国人思考的是:为什么我们曾经认为以剥削工人为特征的资本家们,会突然“良心发现”?为什么国内的市 场经济学中,特别缺少商业伦理的强调?中国的新富阶层,为什么会背上那么多“为富不仁”的骂名?

  诚然,中国之所以暂时没有产生中国版盖茨,可以列举出种种原因,比如《基金会管理条例》是在2004年才给企 业家投身慈善提供了一种出路,规定可以成立非公募基金会,企业家们还没来得及细细打量专职慈善的“诱惑”。又如许多企 业家和NGO精英都说,中国免税制度没有激励效果;社会中“树大招风”和财不外露的风习;个人财产虽已有宪法保护但还 没有具备相当的安全感;中国企业家财富积累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程度,等等不一而足。所有的理由都冠冕堂皇、合情合理 ,然而对于企业家本质和财富的本质的思考却少有人提及。

  财富意味着责任。拥有更多的财富意味着必须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在一个穷人的汪洋大海之中一枝独秀的富人生活 是不可能存在并持续的。这一点,发达国家的富人和企业家们早已有了共识。其实,当卡耐基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时,美国的免 税政策还没有出台;而韩国的商人林尚沃和中国清代的乔致庸,已经把中国

传统文化中千金散尽只为仁的“商道”,大写得清 清楚楚。面对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和社会危机,面对公共利益失衡造成庞大弱势群体,面对公益事业缺失造成的文明危机和环 境危机,任何的借口,都显得那么脆弱和苍白无力。

  盖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偶像。从“

怪兽哥兹拉”到微软巨头,从裸捐到专职慈善家,在人们的敬叹声中,他自己对企 业家的公共责任和财富的真正归宿做出了完美的诠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