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现在的人们为何不读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14:45 金羊网-羊城晚报

  珠江文化论坛及第二届红三角诗歌节昨在广州举行,本报记者对话著名诗人学者论端详

  注意!诗歌王国的老百姓正在远离产生于他们时代的诗歌!即使诗人们也承认,诗歌,这一历史上老少咸宜、琅琅上口的文学样式,在现实中国正经受着边缘化的尴尬与阵痛,且日甚一日。昨日,由中国诗歌学会和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等主办的“南沙珠江文化论坛暨第二届红三角诗歌节”开幕,本报记者独家专访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屠岸,
国家一级作家、珠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洪三泰和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北塔,力图求解——街坊们,怎么不读诗歌了?

  诗歌传统,断了?

  “中国的诗歌传统出现了断裂,是诗人自己使诗歌边缘化了。”老诗人屠岸忧心地说,上世纪50到70年代的中国诗歌,只有共性没有个性,只有歌颂没有批判,文革后,中国诗歌开始走颠覆之路,颠覆假大空、颠覆崇高、颠覆英雄,虽然出现了朦胧诗派等的一大批优秀诗歌,但90年代后,渐渐进入了另一个极端———私人化。

  洪三泰评价中国诗歌的现状是在艰难中前进,所谓艰难,主要就是如何继承传统,寻找一个恰当的位置。洪三泰批评,中国当代诗人对于历史传统太过淡漠,总是停留在自己的内心世界私语,甚至玩弄文字游戏、意象游戏,道法自然、诗法自然的传统都丢弃了。

  “惟陈言之务去,求新,这本是好事,但中国当代诗歌显然太过头了,尽管大众对诗歌的接受有一个过程,但过头的先锋还是让人无法接受。”屠岸如是说。

  关注民生,少了?

  接受采访的诗人学者无一例外地表示,中国当代诗歌远离了生活现实,远离了底层人民的疾苦,因而也就相应地遭受到了读者的抛弃。

  屠岸称当代诗人更多将视线停留在自己的“内宇宙”,而矿难、下岗工人、贫苦农民这些最应受关注的现实话题里,诗歌缺位了,诗歌停留在了一种在小圈子里互相欣赏、互相吹捧。

  在洪三泰看来,艾青、公刘等老一代诗人和舒婷一代的诗人都是跟随中国的步伐,在时代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体现了诗歌的价值和力量,而当代诗人跟现实的距离远了,跟实际的东西远了,诗歌不再属于读者,而是属于诗人自己,缺少了对大自然的关心、对老百姓生活的介入和对大众灵魂的描摹,“只有关注大众,才能被大众所关注。”

  垃圾诗人,多了?

  “什么样的人都在写诗!”北塔对记者说。由于新诗抛弃了格律、对仗等的要求,变得没有一种固定的评判标准,因而,导致了诗歌创作门槛的降低,“似乎只要分行写作就是诗歌,标准的阙如使许多连散文都写不像样的人混进了诗人的队伍,诗歌成了文化流氓调戏的对象、民主暴力的牺牲品,大量的诗歌垃圾淹没了少数精品。”

  “有些诗人甚至自称垃圾。”洪三泰说,“他们标榜‘下半身写作’,露骨地描写性的欲望、性的感受,还洋洋自得地炫耀,无非是想吸引眼球,这些诗人让诗歌没有了尊严。”

  不读诗歌,社会正常了?

  “越来越多的人不读当代诗歌,这正说明了社会变得正常了。”北塔此语乍听让人一惊,但他解释说:“这说明当今社会人们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情感表达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流行音乐、网络等都可以发挥比诗歌更直接、更明晰的功用,不同的人们选择不同的操作手法。”

  但在诗人们的眼中,还是期待着一个诗歌在普罗大众中复兴的图景。屠岸说,诗歌总会有平民化的一天,关注民生的诗歌会大量涌现的,现在诸如《父亲,我们在餐桌旁边等你》这样的诗歌让他看到了希望。“我对诗歌的复兴充满了信心。”面对大海,洪三泰信心满怀。本报记者张演钦实习生彭利国

  (侯颖/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