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16:59 | |||||||||
那曲概况 那曲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东邻昌都地区,南接拉萨、林芝、日喀则三地市,西与阿里地区相连。 那曲地区下辖那曲、安多、聂荣、比如、嘉黎、巴青、索县、班戈、申扎、尼玛等
那曲藏语意为“黑河”。那曲镇是被西藏列为开放的旅游区之一。每年8月是藏北的黄金季节,一年一度的赛马节在此举行,观光群众、各业商贩、嘉宾游客纷纷云集而来。夏日的那曲草原更是一幅由蓝天、白云、彩虹、牛羊和绿色织就的锦缎画,旅游者都会在这里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妙。 那曲地形 那曲藏语意为“黑河”;整个地区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怀抱之中,西边的达尔果雪山,东边的布吉雪山,形似两头猛狮,守护着这块宝地。这片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人们常说的羌塘。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倾斜,西高,中平,东低,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中西部地形辽阔平坦,多丘陵盆地,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其间,东部属河谷地带,多高山峡谷,是藏北仅有的农作物产区,并有少量的森林资源和灌木草场,其海拔高度在3500—4500米之间。 那曲气候 那曲地区属亚寒带气候区,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年平均气温为—0.9℃至—3.3℃,年相对湿度为48—51%,年降水量38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852.6—2881.7小时,全年无绝对无霜期。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间,是干旱的刮风期,这期间气候干燥,温度低下,缺氧风沙大,延续时间又长,5至9月相对温暖,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期间气候温和,风平日丽,降雨量占全年的80%,绿色植物生长期全年约为一百天左右,全部集中在这个季节,这时的草原一片青绿,万物茂盛,人欢畜旺。 藏北文化 藏北人民以其勤劳勇敢开发了藏北高原,在高原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的同时,也创造了独特深邃的高原文化。藏北文化是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早在远古时期,藏北原住民就有了自己的文化,其中不乏至今仍广为流传的神话、诗歌和牧歌,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举世闻名的《格萨尔王》传。藏北草原流传已久的言简意赅的谚语和意趣生动的谜语更透着牧民的智慧和幽默。 藏北草原不仅产生过锅庄舞、羌舞和热巴舞,而且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化,出现过岩画、壁画、石刻、雕塑、绘画、建筑等日渐丰满成熟的艺术形式。 远古人居住过的遗址和远古人使用过的石器化石更为藏北增添了历史的久远悠长。 自元朝西藏地区归入祖国版图后,藏北地区像其它藏区一样,大力发展弘扬自己的文化,民间故事和谚语进一步发展,其中的精品有《松巴谚语》集。 藏北文化的发展还是藏汉两民族间文化水乳交融的见证,体现了藏汉民族之间在文化领域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除文化界、文艺界积极延续和完善藏北文化外,那曲地区还成立专门的学术性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藏北的文化遗产。那曲文化遗产办公室先后集中相当的人力和物力,对那曲地区所瞎县乡进行大规模的文化遗产普查,其间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为西藏自治区《十大集成志书》的编纂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普查工作的重要成果还包括出版《羌塘民间歌谣》、《羌塘民间故事》、《藏族谜语》、《羌塘谚语》等体现藏北文化传承脉络和风格的多部集子。 经过考古普查,那曲地区现登记在案的古遗址计有远古石器出土点4处、岩画10处、古墓群12处、石刻2处、古建筑7处、古遗址3处。这些古遗址和古建筑对研究藏北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藏北向以其广袤的草原为标志。草原风情以及游牧于绿草之上的黑色牦牛、白色绵羊、棕色骏马更令崇尚自然、希望回归自然的人们的神往。每年一度的“恰青赛马节”集竞技、商贸、娱乐于一体,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不断传播弘扬着藏北热情奔放的文化和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