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永不止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08:52 海峡网-厦门日报

  厦门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已经创造性地形成了“厦门经验”,正如环岛路上马拉松群雕的名字一样,厦门将在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上坚定走下去——

  一个公众向往的宜居城市,必定有着草绿花红的园林佳景,必定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安定、人地和谐的生态之城。

  上周,厦门迎来了由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韦建桦带队的调研组,在实地走访考察了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之后,调研组对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高度评价:“厦门市的经验具有创造性、系统性、规律性、示范性,为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中央编译局调研组是根据市委、市政府与中央编译局合作进行重大课题《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厦门的实践与经验》研究的活动安排来厦的。这项课题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的高度关注,被认为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经济背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背景以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确定的一项具有重大理论性与前瞻性的课题。市委高度重视这项课题合作,曾两次上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全程陪同调研的课题组组长、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吴凤章说,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我市与中央编译局合作进行这项重大课题研究,是经济率先发展了的厦门经济特区所体现出的一种高度理论自觉,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观点、理论及制度创新的先导是经济特区的使命与内在要求。这项课题研究,也将成为我市进一步增创特区优势,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

  来厦第一天,美丽的厦门就给中央编译局调研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调研组马不停蹄,来到环岛路、植物园、五缘湾等地,实地感受厦门城市建设、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来到翔安马塘、大嶝岛等地,调研厦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农业建设情况;乘船参观调研厦门海岸带综合管理情况;参观厦门LED节能夜景工程;实地考察鼓浪屿循环经济实验区和绿色和谐社区建设;考察调研区域生态共同责任与综合治理。韦建桦在调研中表示,厦门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已经创造性地形成了“厦门经验”。他说,厦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完全成为社会各界的一种自觉行为。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形成共识与合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领导与组织保障;通过技术改革和技术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保证;通过环保立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厦门市的青少年环保教育做得很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永续保证;厦门市的民间环保组织蓬勃发展,为政府行为提供了很好的补充和后盾。

  韦建桦说,厦门市领导有很好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可概括为六个字:贯穿、结合、转化。贯穿即以科学发展观一以贯之。结合即围绕中央给厦门的定位把科学发展观与具体的建设结合起来。转化即把中央的科学决策转化为系列法规、措施和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

  韦建桦表示,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涵盖了教育、科技、经济等各个方面,不仅仅关系到自然环境的改善,还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自然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平衡的合理维护,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稳定持久的发展。厦门市的实践是精辟动人的,具有创造性、系统性、规律性、示范性。厦门市委、市政府在法规、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努力回答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各界所关注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在调研组举行的总结反馈会上,课题合作双方就下一步推进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达成一系列共识。吴凤章提出了五点要求,他要求进一步抓紧调研报告的完成和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设计、国际论坛及研讨会的筹备工作,拿出精品成果。他说,厦门不仅要成为展示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窗口,也要成为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乃至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在几天来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中央编译局的有关专家也指出,虽然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厦门还存在城市农村、岛内岛外的生态文明建设条件、步伐、力度不平衡的问题。同时还存在能源缺乏、水源不足、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这些都还需要通过管理、立法、组织宣传教育等工作来加以解决。课题组副组长、副市长潘世建借用环岛路马拉松群雕名“永不止步”表示,厦门经济特区20多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过挫折,但在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将会坚定走下去,“永不止步”。

  本报记者 何书彬 实习生 林丽娟(来源:厦门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