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城区:“留守”老人的生存状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11:22 温州都市报

  

老城区:“留守”老人的生存状态

  聊天是幸福的

  

老城区:“留守”老人的生存状态

  庭院里看报的老人

  

老城区:“留守”老人的生存状态

  高楼守望下的老城小巷

  随着城市建设格局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搬离老城,迁居新城区。市区老城区一些街道已逐渐演变成以老年居民为主的老龄化城区。于是在古老的街道口,破旧的房屋旁,随处可见聊天、打牌的老年人……

  快乐地留守

  梅雨时节,阴雨连绵后,天气又出奇地热了起来。市区安平坊的路上行人稀少,阳光透过楼宇和树木的缝隙,三三两两地泼洒在这片老城区里。

  今年84岁高龄的郑爱秋阿婆就住在安平坊13号严宅,据说这间500来平方米的老宅是她丈夫的祖辈留下的,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记者一走进院子,扑面而来的是满园的花香。只见偌大的院子里种满了花花草草,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色,让人感觉走进了另一个“世外桃园”。郑阿婆告诉记者:“我住在这里都几十年了,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我离不开这里。”郑阿婆现在住在老房子的二楼,房子虽然不大,但一切设施应有尽有。空闲时间就在院子里摆弄些花草,养养狗,把院子打扮得舒舒服服。

  郑阿婆有3个儿子和2个女儿,她现在与大儿子住在老城区,女儿们每个周末都会来看望她。“我现在是自己照顾自己,不需要请保姆。”老太太很健谈,“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有时间来看看我,我就已经很高兴了。”

  郑阿婆比较喜欢旅游,“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去过全国很多城市。”谈起旅游,阿婆得意地说道,“我76岁的时候,还曾爬上了黄山的山顶,一些年轻人爬到半山腰就爬不动了。”

  直到这两年,子女们因担心她的身体,就不让她出去旅游了。“我现在呆在家里只能看看小说、报纸和电视了。”老人似乎很不满儿女的决定。

  烦恼地留守

  市区白塔巷东起信河街,巷中住宅以老式庭院为主,因相传巷内有百尚信胜寺(俗称白塔寮)而得名。

  白塔巷15号,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推开一扇虚掩着的铁门,进到一个拥挤的小院子,里面晾满了五颜六色的衣服。

  院子里静悄悄的,记者叫喊了几声,走出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老人姓厉,今年90岁了,与儿子和孙女住在这里。厉老伯说:“这个院子里住了5户人家,大家共用一个厨房,我们都是在这里做饭菜。”记者看到大厅里放着五套锅灶,大厅成了公共厨房。老人精神矍铄,他说自己以前在衢州工作,退休后才搬回温州居住。老人现在住的房子是公房,每月靠700元的退休工资生活。他住的房间在楼梯旁,五六个平方米,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台电视机就把房子占满了。

  “这里住的人家,房子面积都很小。”孙女上学、儿子上班的时候,电视机就成了厉老伯的惟一消遣了。“人老了,腿走不动了,也就只能坐在家里看看电视了。”老人觉得这样的日子倒也清闲。不过,就是住房问题让他一直念叨着,“不知什么时候搬新房。”

  “不是不想搬,是没钱买新房。”住在隔壁的60多岁的金阿婆插话说,她在这里生活了半辈子,几次动过搬家的念头,但始终没有搬成。“我和丈夫两人加起来才一千多元的退休工资,儿子又刚下岗,这么点钱维持生计都很困难,别说买房了。”她一家五口挤住在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房间里的光线不是很好,一到夏天屋子里很闷热,而且蚊子特别多。

  在她的记忆里,这院子里每天可看到嬉闹的小孩,巷子里每天进出的人也很多,“小摊小贩的叫卖声是不停的,让你的耳朵都能起茧。”现在,这里完全成了一个安静的“养老院”。

  矛盾地留守

  在白塔巷巷口,陈老伯与三位老邻居正在门前拉着家常。

  74岁的陈老伯告诉记者,他在白塔巷住了20多年了,与他拉家常的都是住这巷子里的邻居。

  老人说,在他小时候,白塔巷路面上铺满青砖,那一块块青砖,一到下雨天一块块都泛着幽幽的亮光。如今这里都改成水泥路了,下雨的时候,是一坑坑的积水。他退休后,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天气好的时候,到松台山走走,锻炼身体,下午就与老邻居打打麻将。晚上看看书报、电视,直到十点左右睡觉。

  前段时间,陈老伯的儿子在新城买了新房子,把陈老伯也接过去住。刚住进去的几天,陈老伯感觉挺好的,毕竟那里什么都是新的。可住了几个星期后,老人就呆不住了,吵着搬回了白塔巷的老房子。原来陈老伯喜欢下象棋,以前住在老城区的时候,每天都可以和巷口的老邻居杀几盘,可住到新城后,没人陪他下棋了。陈老伯无奈地说道:“那里虽说是小区,有保安的,环境也好,可周围的邻居都互不往来的,每天只能呆在空旷的房间里看电视,这样呆下去还不闷出病来。想来想去还是住老城区热闹些,日子也容易过些。”自从回到老城区居住后,陈老伯才又恢复了往日爽朗的笑容。

  这里的日子并不都是舒心的,“这里小偷多,和我住一个院子里的邻居,他手机都被偷了三只,都是在凌晨四五点的时候,翻墙进来偷的。”坐在旁边的刘老伯生气地说,“有时候,我们放在门外面的东西,一转眼就不见了。”

  去年,他院子里的煤气罐,一个月里就丢了5个。“都是白天丢的,更有一次,我把一个倒垃圾用的破脸盆放在院子里,午觉醒来就不见了。”他们向社区居委会反映,也报了警,但丢失的煤气罐却是找不回了。

  今年75岁的吴月莲曾担任过安平坊社区居委会主任,2001年卸任。一聊起老人,她话题就多了。“老人工作很细。家里灯泡坏了,下水道堵住了,电视费要缴纳了,他们都会找居委会。”而当时,居委会就3个人,还都是60多岁了。“有时候,我已经回家了,他们都会找到家里。”

  在市区卖糖巷有一个院子,住了七八户人家。有几户租住着年轻人,其中有一户人家,刚到温州,没有钱买液化气灶,就烧煤球炉。这下,让其他几户老太太们担心不已。“都是木头的老房子,在干燥的季节,他们生火的时候很容易引发火灾。”

  让老人幸福地留守

  老城区是一个特殊区域,一方面这里老年人居住集中、住宅老化、配套落后,另一方面,这里还保留着城市传统的韵味。这里的老人从内心舍不得离开这片热土。

  据安平坊社区居委会负责人介绍,目前社区常住居民648户,1700多人,而6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多人,住在养老院的仅25人,大部分都是在家养老;庆年坊社区有常住居民1844户,常住人口5898人,60岁以上老人有1400多人,90%以上的老人住家里。他们都有各自的缘由留在老城区,有的是经济原因,更多的老人是习惯了这个家,这个老城区,这里的老邻居、老朋友。

  让老年人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更是生活在老城区老年人的共同心声。值得欣慰的是,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老城区改造已列入政府的日程并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性旧城改造。相信随着旧城改造的进一步展开,老城区将会迎来旧貌换新颜的春天。而作为老城区的主体———一群充满生活智慧和丰富人生经历的老人,也让老城区的底蕴深厚起来,灵魂鲜活起来。

  “对老城区,我们有割舍不断的情结,希望有一天在老城里,我们能幸福地留守着,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一位老人说。

  生老病死,生生不息,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我们不应该忘记:“有一天,你也会老的。”

  相关链接:

  温州市于1995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行列。至2005年底,鹿城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9.5万人,占鹿城区总人口的14.07%。目前,鹿城区21个街道、乡镇都建立了老龄委,有老人公寓、养老院等各类养老场所26所,床位3660张。鹿城区老龄委统计数字表明,60%的城区老人留守在老城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