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以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11:29 中国环境报

  万勇

  “十一五”时期,是武汉市承前启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关键时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破解资源环境问题对全面发展的瓶颈约束。为此武汉市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发展目标:突出“两江三镇”和“滨水生态”的城市特色,以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促进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建立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到2010年全市10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加快东西湖国家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青山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重点推进制造业、农业、房地产等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形成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到2010年,全市每万元GDP综合能源比“十五”末下降20%。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确保城市环境安全。首先要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饮用水源,消除威胁饮用水源的任何安全隐患,确保群众饮上放心水。二是实施水污染防治及水生态修复工程。大力整治湖泊污染,实施清水入湖计划,到2010年基本完成中心城区湖泊所有排污口截污工程,远城区湖泊按水域功能区达标。积极推进汉阳地区“六湖连通”水生态修复,启动武昌地区“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逐步实现汉阳片、武昌——江夏片、汉口——东西湖片、黄陂——新洲片等4片水网江河湖泊连通。三是以综合整治青山地区、古田地区大气环境为重点,改善大气环境。优化工业布局,结合化工新城、北湖组团建设,加快青山地区、古田地区污染企业整体搬迁改造步伐。加快燃煤电厂脱硫和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控制城市扬尘污染。四是加强污染控制能力。加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处理设施建设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严格控制工业污染,通过排污许可、总量控制和限期治理等措施,确保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五是加强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环境监管,确保环境安全。

  坚持城乡统筹的发展原则,深化农村环境保护,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坚持城乡统筹,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发展都市农业,重点发展特色农业,规划发展有机农业。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指导和帮助农民科学施用农药、化肥和农用薄膜,防止和减少农药、化肥残留污染。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尽快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污染源治理,防止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强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发展农村沼气等新能源。全面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完善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和村湾绿化,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建立和完善建设环境友好城市的长效机制。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必须保障发展观念、消费理念和社会经济政策的环境友好性,也就是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和生态破坏。因此,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一套环境友好的生产、消费、技术创新和决策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大力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充分发挥市环境保护委员会的协调作用,提高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决策水平。二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制度,实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强化政府“绿色控制力”。三是实施环境友好型的法规和经济政策。认真贯彻执行《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研究制订本市配套管理办法。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四是加强宣传教育,使环境友好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通过环境友好的消费选择带动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五是积极开展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先期实践。争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积极开展全国优美乡镇、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区等绿色创建。

  (作者系武汉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