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连接中国和坦桑尼亚两国的友谊之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12:14 新华网 | |||||||||
新华网达累斯萨拉姆6月21日电 综述:连接中坦的“友谊之路” 新华社记者义高潮 铁路可以说是中国和坦桑尼亚两国关系史上的“里程碑”。两条修建于不同时期的铁路,已经先后成为坦桑尼亚的现代物流载体。
所不同的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欺骗而来的数百名华工为修建德属东非殖民地的坦噶尼喀铁路,在坦桑尼亚洒汗流血,有人还埋骨异国他乡。上年纪的坦桑尼亚人大多知道乌桑巴拉山脚下“上海村”(修铁路华工聚居地)的故事。 上个世纪60-70年代,响应号召而来的数以万计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为刚从殖民统治下独立的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建设坦赞铁路,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同样洒汗流血,也有人埋骨异国他乡。除了达累斯萨拉姆郊外“中国援坦专家光荣牺牲同志之墓”的陵园外,更多的坦桑尼亚人都知道“塔匝拉”。 “塔匝拉”是坦赞铁路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的简称,已成为中坦赞3国以鲜血和生命结下的情谊的同义词。 1968年5月15日,被非洲朋友称为“友谊之路”的坦赞铁路建设在坦桑尼亚境内开始勘探;1970年10月26日,铁路在坦桑尼亚境内开始施工;1975年10月22日,铁路全线开始试运营;1976年7月23日,铁路全线正式运行。 坦赞铁路建设期间,中国先后派遣5万多人次支援铁路的建设,其中有65人牺牲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在此期间,坦桑尼亚动员10万多人次参加铁路的建设,其中有157人为铁路建设献出生命。 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于庆泰说,有中国人为坦赞铁路在异国他乡工作18年之久,而且在坦桑尼亚“塔匝拉”工作直到退休。 坦赞铁路交工后,中国一直在履行技术合作协议,一期又一期的技术专家轮流到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为坦赞铁路继续工作,这期间又有5位中国人先后为坦赞铁路献出生命。 在坦工作18年的经历使中国专家组组长杜坚对坦赞铁路如数家珍,而他夫人孙晓军也在坦桑尼亚为铁路工作过13年之久。在坦工作10年以上的中国“老坦赞铁路”还有麦锦德、周文应等。 除了人员,中国政府还为坦赞铁路提供技术改造资金和设备材料。所有这些人力、物力和财力,经年累月地转化为坦赞铁路的运力。 从建成至今,坦赞铁路累计运送客人3911万人次,累计运送货物2435万吨,逐渐成为东南非洲铁路运输的干线之一及连接东南非洲国家铁路平台的重要环节。 正是坦赞铁路,使铁路沿线农产品由于流通而产生附加值,使铁路沿线的居民由于流通而得到异地就业的机会。坦赞铁路把优良品种、化肥、农药和灌溉设备带给了当地农民,还把医药和医疗服务送到了沿途所到的地方。 出生在美国的非洲裔历史学者杰米·蒙松认为,中国人援建的坦赞铁路即将在包括坦桑尼亚在内的东非贫穷国家脱贫的努力中体现铁路建设的真正意义。(完) 相关专题: 相关专题:温家宝出访非洲七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