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随便聊聊:诗歌需要的不是普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14:49 金羊网-羊城晚报

  □杨克

  读了昨天《羊城晚报》“现在的人们为何不读诗?”的对话后,我突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下,除了老生常谈,我们有关诗歌和文学的议论,是否也到了需要变换一下思维方式的时候了?

  如今许多地方连电视机都硬性改换成“数字”制式,数码相机也渐渐取代传统的胶卷相机了。数字无所不在,大凡任何领域涉及消费都要有市场调查的数字支持,唯有文学特别是诗歌依旧是“文人趣味”的想当然。你说今年一季度GDP比去年增长了要有数字,说甲电视节目比乙“好看”也要有收视率的数字,说某部电影叫座更要有票房数字来证明。但一直谬说的诗歌边缘化是当下诗人“个人化写作”远离传统所致,从来振振有词却没有任何数据。假若真的如此,市场这个无所不在的“手”早就从出版社伸进读者口袋了,因为解决它太容易了,你多出版艺术风格“传统”一些的老诗人的诗集,不出版那些“个人化”的诗集不就结了。可实际未必如此,事实上情况可能还相反。

  什么才算阅读?也是可以争议的。除了印刷品,在电脑上看算不算读诗呢?新浪“名人博客”也拉诗人“入伙”,恐怕也不完全是为了点缀吧?诗人的博客远远赶不上影视歌星的,但几个月下来,名气大的也有数万点击,少的也有七八千。网络论坛上诗歌要比中短篇小说活跃多了,也是因为诗歌这种在传统阅读中无法跟小说抗衡的艺术形式,其特点更适合在线阅读。所以广州一个诗歌论坛开个民间的讨论会,才会来上百人。

  至于诗人老被批评跟现实和实际远了,当然有诗人本身的问题。但恐怕不仅是写作的原因吧?要不为何网上能贴的许多诗找不到地方“发表”呢?为了建立和谐社会,用诗歌“干预生活”的主张还会被方方面面接纳和倡导吗?甚为怀疑!

  台湾诗人洛夫不久前说,要接受诗是小众艺术的现实。我们需要的不是“普及诗歌”而是发自内心尊重诗人的艺术创造。这就是今天在同样读诗写诗的人不很多的欧洲,许多广场以诗人的名字命名,甚少以政治家来命名,几无以商人、教授来命名的原因。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