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专家破解古中江之谜 胥溪河在其基础上形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17:12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南京大学、高淳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的专家最新调查研究初步证明,古中江流经高淳,胥溪河就是在古中江的基础上形成的。

  日前,金陵晚报记者对南京大学区域环境演变研究所所长朱诚教授、高淳县民间特色文化研究办公室主任、文史学家濮阳康京先生进行了专访。

  伍子胥开凿胥溪河?

  南京市高淳县境内有条胥溪河,西经固城湖、石臼湖通向长江,东接荆溪汇入太湖,长约30公里。胥溪河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争论集中在两种观点上:

  一部分专家认为,胥溪河就是古中江的一部分,五代以后经历次大规模整治,终于被改造成为运河。

  而在高淳民间,自从北宋以来较为普遍的说法是,胥溪河为春秋吴国伍子胥主持开凿。

  吴楚连年交战,吴国进军路线不但迂回曲折,绕道遥远,而且风浪很大,不安全。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公元前6世纪初,吴王阖闾根据伍子胥的谋划,沿荆溪上游向西开挖运河,凿通东坝一带的岗阜,形成一条连接东西水道的人工运河。后人为纪念伍子胥的功绩,就把这条河命名为胥溪河了。但开凿胥溪河这样浩大的水利工程却在《左传》、《国语》、《史记》里找不到线索。

  地层表明曾有天然河

  专家们在高淳县水利局1975年钻探胥溪河两岸的钻孔材料中有了最新的发现:3处钻孔中均存在两层砂夹泥砾土层或砂土层,据分析,砂土层和上部砂夹泥砾土层有可能是春秋吴国时期人工开凿运河之后的河流堆积物。但深度在海拔-3.7米至-6米的下部砂夹泥砾土层不是一条河流在短期内可以堆积而成的。

  朱诚综合其他调查研究判定,吴国开凿胥溪运河之前,该处存在过规模较大的天然河流,后来河道经历了淤塞,河流沉积物经历了很长的成土过程形成壤土层。调查发现,胥溪河流域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南京凹陷”南缘,从地貌调查看,这一地区地质构造及地貌特征与《禹贡》“三江”的“古中江”位置可以对应。

  网纹红土验证古中江

  同时,濮阳康京先生发现,东坝以西地区胥溪河南岸以及东坝以东胥溪河北岸1公里范围内均发现地表数米以下便是厚度达数十米的淤泥层,这更是古中江在胥溪河一带存在的重要证据。

  此外,网纹红土是长江以南的标志性土壤,然而,多年来南京江南市区及市郊一直未发现网纹红土的存在。但近年却在芜湖以东只沿固城湖、胥溪河一带向东连续分布。根据分析,此种地带性网纹红土在芜湖以东部分地区的缺失以及主要沿胥溪河一带分布的现象可能与古中江原始分布位置有关。

  考古发现也佐证了专家的观点,胥溪河流域还存在春秋以前的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出土器物,这也表明在春秋吴国开挖胥溪运河之前,这一带就已有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古中江两岸生活居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