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创造“神华速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08:3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6月15日,踏上内蒙古鄂尔多斯这片神奇的土地,记者被我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集团自主研发煤制油项目的创新能力和胆略所震撼…… 在煤直接液化工程现场,重达2250吨的煤液化反应器成功吊装。此次完成吊装的煤液化反应器,是煤直接液化项目一期工程首条生产线的核心装置,俗称“煤变油”就是在这个反应器中完成的。这条生产线2007年投产,初期按年产100万吨油品的生产能力估算,一年
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给其带来如此巨大经济效益的煤直接液化项目,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示范项目。在当前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它的建成将扬煤之“长”,避油之“短”,对缓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突出矛盾,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最令神华人自豪的,还在于近年来的自主创新。用神华集团董事长陈必亭的话说就是:“凭自主创新,当了‘吃螃蟹’的第一人!” 据神华集团科技部总经理顾大钊介绍,煤炭液化技术是将煤转化成清洁的液体燃料的技术,如,汽油、柴油、航油等。该技术包括煤直接液化制油和煤间接液化制油两大类。煤直接液化是把煤在高温、高压、催化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直接转化成液体油品的工艺技术;而煤间接液化则是先把煤气化制成合成气,然后再将合成气进一步合成为液体油品的工艺技术。 其中,对于煤直接液化,由于工艺流程短、能耗低,被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看好。但目前,国外煤炭直接液化实验装置已经全部停止运转或拆除,部分相对成熟的技术处于封存和储备状态,我国要采用它们的技术就得支付昂贵的专利费,况且有些工艺并不符合我国国情。“为了打破煤液化先进国家的技术壁垒,同时规避他们各自工艺的缺点,我们走出了一条煤液化技术自主创新的独特之路。”顾大钊自豪地说。 “理念新,需求大、起点高;机构多、人员少;模式新、合作广;效益高。”顾大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了神华集团在煤液化技术上自主创新的特点。 顾大钊还特别强调,“其中,主要是领导理念新、运作模式新。” 首先,领导从管理理念上不断适应新的科研项目的创新要求,如,发现当初准备引进的国外工艺存在装备不能长周期运转的风险时,领导当即决定成立专门的液化研究中心,进行煤液化工艺、设备等自主研发工作,为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次,运作模式新。主要体现为广泛集结人才,抓住关键技术。 由于煤液化技术在我国是新兴的知识密集性技术,涉及到煤炭、石油、化工、机械、控制、材料等诸多学科,而神华集团本身没有精通这么多领域的研究人员,于是从相关单位引进了我国顶级的煤液化研究专家,从国内外石油化工企业、科研院所等引进技术人员,而核心技术则由神华集团的技术人员掌握。 神华集团还与相关单位合作,完全依靠国内自己的技术力量,成功开发了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煤液化催化剂和煤直接液化工艺,并在上海建立了每天处理6吨煤的中试装置,它的建成并成功运行标志着神华煤液化工艺向产业化过程走出了第一步。 神华自主创新的能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定,产生了丰厚的经济效益。10年来,这个国有特大型能源集团探索出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05年,神华集团实现利润221亿元,比成立时增长312倍,利润总额名列中央企业第六,利润增长率在特大型中央企业中名列第一。 “下一步‘吃螃蟹’的蓝图,是创业孵化。”顾大钊表示,近期将集中力量,把煤直接液化第一条生产线建成,并尽快实现长周期运行。同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煤制油与煤化工并举、直接液化与间接液化一体化发展的模式。 据悉,神华集团到2010年投产的总油品化学品年生产能力将超过400万吨;规划到2020年时,煤制油产业达到年3000万吨油品的规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