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盛宣怀:亦官亦商者的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14:59 世界知识杂志

  李扬帆

  人生梦想:办大事,

  做高官

  晚清继胡雪岩之后另一个富可敌国的富商巨贾就是盛宣怀了。如果说二人有哪点不同,最明显的地方莫过于胡成了失 败者,而盛自始至终都是个成功的商人。他几乎总揽了关系中国经济命脉的多家洋务企业,以至于当时声名卓著的绅商和全国 性慈善活动家经元善称盛宣怀为“一只手捞十六颗夜明珠”。“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的盛宣怀办洋务 30余年,电报、轮船、矿利、银行皆运行于其掌中,几乎独揽东南利权。尽管他的家产在民国年间清理时,不如胡雪岩的多 ,但其造就的伟业,远远超过了胡雪岩。

  李鸿章曾说盛宣怀的野心是“办大事”、“作高官”。但盛宣怀在科举之路上却屡屡受挫。同治五年(1866年) ,盛宣怀与二弟一起回江苏武进县应童子试。次年,祖父去世,盛宣怀乡试落第,算是个不大不小的打击。尽管后来投入李鸿 章幕府不久,即以议叙主事改候选直隶州,从军才一年多即保升知府,升道员,赏二品顶戴,但是盛宣怀总为自己的功名之事 担忧。

  1872年8月,盛宣怀乡试又名落孙山。1876年8月,匆匆秋试,又未考中,盛宣怀从此绝意科场。

  命运似乎总是在跟盛宣怀开玩笑。尽管屡试不中,盛宣怀做大事得高官,一件也没有落下:1870年入围剿回民义 军的李鸿章门下,任行营内文案兼营务处会办等职。不久,跟随李鸿章从事洋务。此后,在李鸿章的关照下,盛宣怀可谓步步 得“发”。从1872年被委为会办,参加创办轮船招商局(总局在上海,他曾一度离开),1885年(光绪十一年)升任 该局督办。之后,除1902年~1908年一段时期外,他始终控制该局,并为大股东。历任官职包括:湖北开采煤铁督办 ;电报总局总办;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督办;天津河间兵备道;天津海关道;山东登莱青兵备道兼东海关监督;津海关道兼津海 关监督;以督办身分接办张之洞创办的官办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萍乡煤矿;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总理,并为公司大 股东;督办中国铁路总公司;创办中国通商银行;授工部左侍郎、会办商约大臣;授邮传部右侍郎;授邮传部尚书,旋改称邮 传部大臣;轮船招商局副董事长、汉冶萍公司董事长。

  除了做官,盛宣怀更大的贡献在于其首创精神。有学者统计,盛宣怀是当之无愧的近代“第一人”,他创办的“第一 ”包括:第一家民用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家电讯企业——中国天津电报总局;第一家内河小火轮航运公司——山东 内河小火轮航运公司;第一批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和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条南北交通大动 脉——卢汉干线铁路;第一家近代股份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并第一个被授权代国家发行纸币;第一个正规的高等师范学堂 ——南洋公学开办的师范院;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任会长。

  观其一生,可以说:无盛宣怀,就无洋务运动后期的成就。

  责任之一:富民与

  分洋商之利

  令国家致富而不是个人致富,是盛宣怀的终极目的。如果不是这个动力,盛宣怀也就是一守财奴而已。恰恰是立志高 远,使他能够利用国家资源为国谋利。为国谋利之事就是洋务运动“富国”之事,致富是洋务运动后期阶段的主要目标。而坚 持商办或者至少官督商办,才能真正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用当代的语汇,那就是要“按经济规律办事”。

  盛宣怀并不具有多少经济学常识,但是,凭借其在晚清官场奋斗的经历和过人的悟性,他明白了如果纯粹由官僚办企 业或者官僚管理企业,其效率必然低下,无法与外商竞争。因此,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帮助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时,他 便坚持了商办为主(即扶持民用工业企业)的目标。这在当时简直是个了不起的认识和举措。

  中国第一个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是盛宣怀参与创办的。同治十一年三月(1872年4月),他即遵奉李鸿章“面谕 ,拟上《轮船章程》”,草拟了“委任宜专”、“商本宜充”、“公司宜立”、“轮船宜先后分领”、“租价宜酬定”、“海 运宜分与装运”等六条纲领,奠定了创办轮船招商局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来自“筹国计必先顾商情”的认识。所谓“试办之 初必先为商人设身处地”,富民才能强国。这是“官商一体”而实现“双赢”的高明策略。

  在洋商的渗透和垄断下,中国民族经济面临着极大的危机。极力推动中国民用工业企业的发展,夺回民族经济发展的 主导权,是盛宣怀和当时洋务活动家的共识。其宗旨是“致富”和“分洋商之利”。

  盛宣怀深感自身的责任重大,他以极大的勇气承担这份责任:“今人于古人尚不甘相让,何夷狄之智足多哉。”从筹 办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通商银行)到维护中国电线铺设的权利,无不反映了盛宣怀匹夫有责的理念。

  中国境内最早的银行是英国创办的。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的丽如银行首先在香港设立分行,同年又在 广州建立它的机构。1848年,该行在上海正式开办了“东方银行分行”。此后诸如花旗、汇丰等世界有名的银行逐渐在中 国建立分支机构。这些外国银行垄断中国的金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盛宣怀对于李鸿章想和洋人合办银行的想法始终不满意。当他听说英国人赫德打算在上海设立一家中英银行时,便对 李鸿章说:“银行是商务的枢纽,哪有我们开关互市,眼巴巴看着外国人聚敛财富,而自己什么也不做的道理!”

  1896年11月,盛宣怀大胆地向清政府提请开设完全由中国商贾集资的股份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总部设在 上海。实际上,这个银行的英文名为TheImperialBankOfChina,即中华帝国银行之意。作为一家私企 ,清政府给了它印制和发行钞票的权力,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盛宣怀作为官方的代表,把利益的基础建立在国家和商人双赢的考虑之上,承担了一个亦商亦官者应有的责任。为财 而不为财,为官而不为官,可谓盛宣怀对当代人的深刻启示。

  责任之二:“留东南三大帅

  以救社稷苍生”

  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与清廷在北方打得热闹,南方却照做生意。此种局面的出现,是晚清对外关系和国内复 杂政治斗争的特殊现象。

  表面看来,北方的朝廷是要为国家利益奋力做最后的决算。但是,这种不顾一切的举措令南方各督抚颇感棘手。面对 即将发生的对八国的战争,南方督抚们(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预测到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后果 ,即他们苦心经营的洋务运动会毁于一旦,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实行“东南互保”,集体抗旨!

  6月27日,就在清廷对各国宣战后的第六天,张之洞、刘坤一派上海道余联沅同各国驻上海领事会商,规定租界归 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各国商民、教士、产业由督抚保护;各国兵轮水手不可登岸等等。刘、张对各国领事保证,不管此 后北方发生什么事情,他们“仍按所议办理,断不更易”。

  “东南互保”的策划,虽然英国也有此意,但是从中国方面而言,实际就是盛宣怀。李鸿章虽然极力推动这个方案, 但是他并没有参加最后与洋人订立的互相保护章程。

  盛宣怀在给张之洞、刘坤一等的急电中,建议他们“电饬上海道与各领事订约,上海租界归各国保护,长江内地归督 抚保护,两不相扰”。对于局势的判断,盛宣怀曾劝说张之洞:“北事不久必坏,留东南三大帅以救社稷苍生”。

  “东南互保”的实际效果是避免了半壁江山的兵祸,暂时获得了南方的安定局面,在随后与八国的谈判中,具有了一 定的筹码。但是,“东南互保”的举措,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来看,无疑都超越了地方督抚的权限,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脚的。毕 竟,外交大权不属于地方。而且,此举也暴露了中国权力的分裂。

  不过,从后来收拾局面的情况看,盛宣怀和东南督抚们的理智行为,实际上也符合朝廷冷静下来后的真实意思。比如 ,当山西巡抚毓贤密报盛宣怀拍发的关于“东南互保”的电报后,慈禧只批了“知道了”三个字。

  1901年,慈禧对荣禄说,今日看来,盛宣怀是不可少之人。而当李鸿章在京谈判和约病死前,致信盛宣怀时说“ 时危事棘,岂余衰暮所能堪,此中补救,惟执事是赖”后,盛宣怀也倍感疲惫,并因李鸿章之死而病倒。他是极力推动李鸿章 在辛丑谈判中维护中国权利的。

  盛宣怀作为当时负责谈判的商务会办大臣,致电李鸿章,申明切不可对俄国让步,如割“东三省”,英、法、德、日 将纷起效尤,劝李鸿章“列邦以恶名加之于俄,中外复以庇俄之名加于中堂,后世论者谁能曲谅乎?”

  不久,慈禧懿旨:宗人府府丞盛宣怀赞襄和议,保护东南地方,著赏加太子太保衔。可以说最终给盛宣怀正了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