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品牌万里行:在国内打品牌竟比去国际市场难 得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1:2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本报南京6月22日电(记者刘津农)“我们在国内市场基本上是失败的。最多一年损失700多万。现在我们转为礼品销售,不再设店。”在今天举行的“品牌江苏走向世界”论坛上,江苏苏豪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沙卫平向“品牌万里行”一行介绍了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红火后坦诚地说。

  记者这两天在江苏采访时发现,一些外贸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的基础上,逐渐把自己的品牌推向了国际市场。但是,他们在国内却一再遭受挫折,只能让自己的品牌“墙内开花墙外香”。

  据介绍,“苏豪”是一家集面料开发、服装设计、生产加工和对外贸易为一体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其产品销售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达50亿元。然而,该企业在国内开了几家专卖店,均因业绩不佳相继关闭。

  “主要是因为国内销售渠道不畅,市场不规范,销售成本太高。”该企业总经理余亦民无奈地说。他认为,在国内市场打出品牌比把产品销售到国际市场困难得多。

  有这种感受的并非“苏豪”一家。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也销售到了多个国家,但他们在国内市场上却“饱受煎熬”:

  “我们的产品进商场前要交几万元的进场费。在第一个档期还要交宣传推广费,遇到店庆、促销等也要交费。有时候商场卖货的价格比我们给他们的还要低,就为了拉抬人气。其利润则来源于背后这些收费。”该公司商务部经理朱秀凤气愤地对记者说,“现在许多商场都这么做,厂家被迫接受许多不平等的条件。”她希望记者呼吁有关方面重视这件事。

  “我们公司目前在国内没有扩展销售业务的计划,国内市场有些东西没法弄。”主营服装面料等进出口贸易、年销售额达100多亿元的江苏舜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白金良说,“一些卖场除了收入场费、宣传推广费、赞助费之外,还得有这个。”

  他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捻了捻,做了个数钱的动作。“我们是国有企业,这些东西没法走账。另外,我们也缺乏熟悉国内市场的营销人才。”白金良说。

  对此问题,中国品牌研究中心主任祝合良表示,这种情况不利于制造业品牌建设。他说,销售商和生产商应当建立伙伴关系,而不是相互控制的关系。零售企业应当具有长远的、战略性的眼光,通过多种措施降低成本,争取多赢。

  市场不规范、销售渠道不畅和乱收费这种情况已经长期存在,这也是国家有关部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商业贿赂要解决的问题———商务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如此表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