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观察:保护历史文化风貌,不可忽视另一 种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1:3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志灵  

  据6月21日中新社报道,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有关人士近日披露一条令人欣喜的消息:上海将对64条道路实施“永不拓宽”的政令,以此保护堪称经典的“海派”历史文化风貌。

  保留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对于保存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形象的意义举足轻重,不必赘述。我们无法想像,没有了四合院的北京和缺少了“海派”风貌的上海,会是个啥样子。而事实上,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将一些城市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特征剥落得越来越少,甚至有消失之虞。

  在此背景下,任何对城市历史文化风貌进行保护和拯救的举措都值得称道。上海此次对64条道路“永不拓宽”的做法便是一例。此举不仅在理念上契合了公众对现代城市不应失去历史文化气息的诉求,更重要的是,还在技术上使得这种理念的付诸实施更具可行性和科学性。难怪有规划专家称,此举意味着近年来上海力推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系统工程,已深化至道路风貌保护的层面。

  但笔者在欣喜之余,对“永不拓宽”的承诺能否最终兑现,心存几分疑虑。

  这种担心并非无来由。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保障,所谓“永不”会不会沦为“昙花一现”?会不会成为“暂不”?事实上,在“永不拓宽”的表态中,我们也确实没有看到制度性的规定。当然,本人更愿意相信,“永不拓宽”思路只是刚刚提出,接下来,还会出台相关保障性措施。

  从报道来看,“永不拓宽”的思路大致是自上而下确定下来的,而在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上,我们不可忽视另一种力量,即自下而上的、来自城市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和监督。

  大多数城市居民是城市生长的亲历者,他们的居住者的身份决定了他们对所在城市命运的关注,感同身受的优势同时注定了他们在城市发展问题上有着不可剥夺的发言权。事实上,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快速改造城市中,大肆拆除一些有着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即遭到广大市民的强烈抵制与反对。这显示出广大居民对自己城市历史的珍视,对城市未来发展走向的忧虑。他们不是局外人,他们也不是不懂城市发展规律的外行。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如果能够多听听这些居民的意见,则可以少些盲目轻率的决策。

  无论是在保留与延续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上,还是在其它城市经营管理中,我们既需要政府的政令保障,更需要城市广大居民的监督与参与。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更扎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