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轻信中介被骗15万 家长怒揭高招骗子“画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7:33 大众网

  

轻信中介被骗15万家长怒揭高招骗子“画皮”

  高招骗局的几个环节

  “交20万元保证孩子上本科一批。”这是当前社会上一些“招生代理”、“招生中介”信誓旦旦的承诺,他们都声称自己可以搞到所谓内部招生计划指标,这让不少高考成绩
不理想的考生的家长心动。这些“招生代理”真的如此神通广大吗?请听一位学生家长讲述被骗走15万元的全过程。

  去年7月,新泰考生家长张志锋(化名)轻信了招生中介的话,结果孩子不仅没有被中介承诺的高校录取,搭进去了15万元血汗钱,而且孩子还因此耽误了其他批次的录取,只好复读。6月22日,张志锋向本报记者披露了被骗的全过程。

  朋友介绍终遇“能人”

  2005年6月,张志锋的儿子高考取得了理科508分的成绩。对儿子的这一成绩,张志锋并不满意,他一直想让孩子上一所名牌大学。这时经朋友王冲介绍,得知在北京一家教育培训公司任职的郭某(女)神通广大,郭某自称能够拿到教育部内部的招生计划,只要交钱就可以让孩子上本科一批。

  王冲其实也并不认识郭某,王冲的大学同学小李与郭某的同事徐军是朋友,就是经过这样曲折的关系,张志锋才与郭某接上了头。

  据张志锋讲,当时郭某列出了众多大学可供选择,明码标价,其中南京广播学院25万元,河北大学18万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万元,北京联合大学15万元等等。张志锋最终决定选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招生临近奉上20万元

  2005年7月16日下午,按照约定,张志锋和朋友夏某、小李以及郭某的同事徐军在北京见面,张志锋将20万元现金当场交给了徐军。之后,由夏某、小李陪同,徐军将20万元交给了郭某,而郭某并没有出具收据。

  郭某称,三天之内就能拿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且保证了三个“绝对”:绝对能够电子提档,绝对能够在山东省招生办网上查询,绝对是本科一批。而如果三天后办不成,20万元将一分不少退还给张志锋。

  一拖再拖学校走样

  三天后,张志锋的儿子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在省招生办网上也没有查到。在张志锋一次又一次地追问下,直到8月19日,郭某才承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没有办成。张志锋要求对方按照承诺退钱时,郭某称可以办其他学校,这又让张志锋一家看到了希望。据张志锋回忆,在这个过程中,郭某多次信誓旦旦地保证说肯定没有任何问题,要求不能再报考其他学校,否则责任自负。就这样,孩子错过了本科三批报名以及专科一批、二批报名。

  2005年9月13日下午,徐军突然打电话告诉张志锋,孩子可以上解放军某工程学院。9月14日,徐军将通知书送到济南。张志锋在咨询该校招生办后发现,这类通知书根本无法提取电子档案,无法办理军籍,不转户口,毕业证也无法在教育部网上查询。

  随后,张志锋又在中国高招网上看到了这所学校的招生广告,根据广告,按照孩子的分数,根本不用找任何关系,更不用额外花一分钱,就可以直接入学。

  想要退钱难上加难

  2005年9月15日,张志锋要求郭某全额退钱。而此时郭某一口咬定说钱已经全部交给学校,让他与学校招生处联系,找经办此事的王某要钱。

  张志锋和这所工程学院取得了联系,而学校表示根本没有收过这么一笔钱。与所谓的经办人王某联系,王某也说学校没有收,并称张志锋等人被郭某骗了,让张抓紧找郭某要钱。

  11月11日,郭某最终承认她给的通知书不符合原来的承诺,确实应该退钱,但她又说钱都给了一个叫赵方的人,而赵方才是真正的经办人,让张志锋他们去找赵方。

  15万元至今没讨回

  当张志锋好不容易与赵方取得联系时,赵方却表示,虽然事情没有办成,钱却都用在了打点学校上,想要回根本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张志锋只好向北京公安机关报案,但由于没有直接证据,至今没有结果。

  张志锋讲,经由徐军交给郭某的20万元,在办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不成后,郭某委托徐军退回5万元。这样算下来,张志锋搭进去了15万元。

  6月22日,记者电话联系到了郭某,郭某称,她已从原公司辞职,并反复表示,自己一分钱都没有拿,拿走15万元的是赵方。她还强调,这是她第一次给别人办这种事。

  (文中出现的人名均为化名)(本报记者彭东)

  ◆记者手记:高招骗局与社会潜规则

  “托人—花钱—办事”,正是遵循着这一思路,许多考生家长跌进了骗子精心设计好的陷阱之中。分析张志锋这一案例,我们发现,众多高招骗子们正是利用了当前诸多社会上的潜规则,从而一次又一次得手。

  先说“托人”,就是我们常说的“托关系”。许多家长都一厢情愿地相信,只要找对了人,孩子分再低也能上大学。于是,朋友托朋友,朋友的朋友再托朋友,虽然最终形成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毕竟还是朋友的关系,办事不相信朋友那相信谁呢?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不少家长在给骗子大把现金的时候,甚至连收据都没要。即使当家长发现“苗头”不对时,骗子还是能以朋友的名义轻易地搪塞过去。

  再说“花钱和办事”,要办成这样的事,不花钱怎么行?事情没有办成,钱却已经都用到了所办的事情上,你让我还钱有道理吗?这是不少骗子堂而皇之的理由,也让不少家长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实际上,当灰色的“潜规则”真正与法律交锋的时候,它就会露出怯懦的本色。希望家长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彭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