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家庭,人生的第一课堂 让未成年人远离不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8:05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教育家马卡连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同儿童谈话、怎样穿戴、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的确,家庭是人生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和睦、父母素质的高低,教育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他们以后的发展方向。

  6月16日,本版刊发了有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让犯罪远离花季》一文,文章见报后,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共鸣。一位署名“失败的母亲”的读者来信说:“我爱孩子,我爱得失去了原则,现在我的孩子染上了毒品,为了吸毒,他还打架、盗窃……他才16岁,他离开家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我不知道他现在是死是活。每天,我的心被撕扯着,我后悔呀,后悔当初没有注意孩子在和什么人来往,发现他吸毒的时候没有下决心制止…… ”

  正在上高二的娜娜(化名)离家出走12天了。娜娜不像班里有的同学那样有人宠爱,她的爸爸在外地上班,妈妈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她,虽然这样,父母对她的要求可不低,每门功课必须在85分以上。在班里担任班干部的她在老师的眼里一直是好学生,她在学校非常活泼,可回到家里,她就开始犯愁,妈妈总是不在家,没有人为她做饭,经常要等到11点多,妈妈才会回来,而这时,娜娜早就睡着了。父母对娜娜管教非常严厉。一次,娜娜因为考得不理想,她的书包、作业本被父母撕了,还遭到了父母的辱骂和责打,这给娜娜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她感觉自己无法和父母沟通。这学期考试刚考完,娜娜预感自己达不到父母规定的分数线,在经过一番考虑后,她离家出走了。娜娜出走后,父母才意识到自己平日里对女儿缺少关心和爱,后悔莫及的父母每天以泪洗面。

  家庭原因带来的悲剧

  青海省未成年人犯罪近年来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犯罪年龄越来越小。未成年人犯罪不仅仅是一个法制问题,更是一个影响发展的社会问题。根据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对在押人员的调查,由于家庭原因造成未成年犯罪的约占70%左右。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但有些父母,由于自身素质的局限性,不能很好的掌握教育方法,不了解未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做不到心灵上的沟通。更不知道他们真正想要什么,需要什么,有些父母,或只养不教,或百般溺爱,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有的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打骂、训斥。有的教育内容简单重复,缺乏新意。无论是教育方式的不当或错误,还是教育内容的不当或错误,多数会导致未成年人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一旦产生,未成年人就很难管,也很难教育 。这种状况的出现,意味着家庭———人生中的第一道屏障的破裂,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失败。这样的未成年人如果所在学校教育有缺陷或所在社会环境不佳,那么,未成年人就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了。

  多数未成年犯的成长环境不良

  从调查数字看,在上百名未成年犯中,父亲或母亲一方死亡的或父母离婚的共有52人。破裂家庭抚养人是父亲的有29人,是母亲的有13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抚养的有3人,其他亲属抚养的有7人。

  父亲或母亲,由于一方死亡或离婚,他们本人承担着更重的家庭负担和心理负担。因生活所迫,为养家糊口,他们常常奔波在外,无暇照顾、教育子女,有的对子女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根本不教育;有的仅仅从物质上满足子女的要求,很少与子女沟通;有的拿子女当出气筒,随意打骂。未成年犯马某原本是个聪明可爱的好孩子,父母离婚后,谁都不管他,失去了管束的马某经常逃学,夜不归宿,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常在外面“混”,没有钱了怎么办?于是就去偷、抢,马某后因抢劫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7年。

  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人抚养的未成年犯中,由于老人年迈体弱,抚养隔辈人,本就力不从心,加之溺爱,对未成年人更是疏于管理。未成年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放任自流,我行我素,极易接触不良人员,感染不良习气。如未成年犯赵某,父母双亡,只有爷爷抚养他,而爷爷又没有太多的精力管他,加上赵某接触的人员复杂,为了保护自己,赵某学会了打架,加入到不良少年之中。久而久之,他参与团伙抢劫作案,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满释放后,赵某仍不思悔改,经常出入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并与不良青年勾结抢劫,再次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要给未成年人完整的爱

  生活在破裂家庭的未成年人,与完整家庭未成年人相比,他们的处境相对艰难,面临的压力要大得多,性格也较为敏感,他们不能享受完整的父爱和母爱,缺少家庭的温暖。在对缺少家庭教育的未成年罪犯调查中发现:他们从小失去父亲或母亲,总觉得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处于劣势地位。客观上,他们更容易受到其他未成年人的欺负。未成年人对遭受他人的欺负,心理反应是非常强烈的,不仅可能造成肉体上的痛苦,还可能造成心灵上的创伤,使他常常处于一种不安的状态。为了摆脱这种处境,为了免遭他人的欺负,有的未成年人往往选择了不正确的应对方式。要么为了保护自己,学会了打架,进而欺负别人;要么寻求保护力量,加入到不良少年之中,为自己撑腰。如:未成年犯李某在单亲家庭长大,胆小懦弱,在学校读书时,他经常受高年级学生欺负,向他索要财物。李某吓得常常放学不敢回家,也不敢给家里人说。为了应付高年级学生索要的财物,时常向家人要钱,家里人不给,就变着法骗亲戚。时间一长,他把钱的来源确定为抢劫,最终,李某因抢劫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8年。

  在成长过程中失去父爱或母爱,会造成未成年人性格的缺陷。缺少爱的未成年人,容易形成极端的性格。有的胆小怯懦,没有自信心,性格孤僻、内向,自卑心理强,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常常封闭自己;有的则胆大妄为,性格残暴、冷漠,缺少同情心,有暴力犯罪的倾向。例如未成年犯吕某,性格孤僻、内向,不善与人交往,离异的父母又不关心他,使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自暴自弃,与人隔离,对父母、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在一次争执中杀人,因故意杀人罪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缺少家庭温暖的未成年人,很容易把眼光投向社会,以寻找同情,在寻找的过程中,由于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都比较差,很容易走向极端。未成年犯刘某,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常被大孩子欺负,又不敢向家里人说,掌握了他的心理后,不良青年马某经常照顾他,别人欺负他了,就由马某替他出头,使刘某什么话都听他的,时间长了,他也参加到盗窃团伙中,以满足“大哥”的各种要求。后因盗窃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4年。

  让未成年人远离不幸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社会必须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教育和培养,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优良的成长环境。

  父母要坚持学习各种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减少与未成年人的代沟;不断提高自身道德水准及思想品德修养,为未成年人树立好的榜样。建议每一位父母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掌握教育规律,做到有的放矢。

  在家庭教育中,克服简单粗暴。每一位父母都要爱护未成年人稚嫩的心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可能造成未成年人肉体的痛苦、精神的恐惧,还留下心灵的创伤,对人格成长不利。可悲的是,有的父母至今还信奉所谓“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封建教育方式。未成年人,做了好事或有成绩,常被表扬或鼓励,可以激发他再次或多次做同样的事和取得新成绩的愿望,有助于良好品质的培养和上进心、自信心的发展。“爱护未成年人”,并不意味着放纵和溺爱。当未成年人犯了错误,做家长的,绝对不能迁就,一定要严肃批评、耐心教育。让未成年人明白错在哪里,怎样改正。重要的一点,一定要搞清楚未成年人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以便对症下药。

  在家庭教育中,避免简单的说教。这种说教,只会引起未成年人的反感、厌倦和逆反,在教育内容上,重点应放在深刻分析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等及做人的道理,从小培养未成年人是非判断的能力和诚实、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助人为乐的品质上。这些会对未成年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未成年人年龄的增长,要适当给予一定的压力(保持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吃苦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未成年人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发展。不断探讨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不断加强和改善家庭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家庭中构筑起建立起第一道坚不可摧的严密防线。让未成年人远离不幸,远离犯罪,让他们快乐、健康、幸福的成长。(作者:杨尚燕 )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