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传统文化注入现代理念才更有活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9:55 新文化报

  吉林市的一所中学在学生中开展评选“十大孝子”活动,同时提出孝道“五个一”工程:每次上学前向父母问好;每天帮父母刷一次碗;每周给父母洗一次衣服;每月给父母洗一次脚;住宿生每年回家给父母买一次水果。(本报6月22日11版)

  “百善孝为先”,毫无疑问,该校的这个活动是好的,是积极的,也会有一定的收效。但孝道“五个一”工程的设计却也引发了笔者对“孝文化”更深入的思考,凭什么刷碗
、洗衣就是父母的事情?而孩子们一做就成了孝举。许多学校在德育中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里面包含着现代教育的理念,培养的是孩子的责任感,包括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孝道”大约还有一段距离。

  我们提倡的是父母兄弟姊妹之间平等的亲情,而不是那种“尊卑有序,长幼分明”的封建伦理观。中国传统的孝顺是以“顺”为孝的,所谓“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父让子亡子不敢不亡”,这种封建的伦理道德观是以人与人之间绝对不平等为基础的,严重扭曲了人性,主观造成奴性的驯养,客观造成父子间的对立。而赋予现代理念的“孝道”应该是父母兄弟姊妹间平等的沟通与交流,“父慈子孝”需要完全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因此,如果让孩子给年富力强的父亲去洗脚,父亲除了找到一些当“老子”的感觉,双方还能得到什么呢?因为,此时的父亲还没有到让孩子给他洗脚的时候,就如同孩子已经过了让父亲给自己洗脚的年龄。我所理解的现代的“孝道”应该是双方到了应该给对方洗脚的时候洗脚,应该给对方买水果的时候买水果;所谓“孝”,就是让“啃老一族”不再理直气壮,让天下父母老有所养;所谓“孝”,就是不让天下父母寒心,不让天下儿女汗颜。

  我们提倡的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而不是“各家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一己之孝。我们常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些年轻人对站在身边的老人熟视无睹,这样的年轻人,我们不排除他们在家里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孝顺”的孩子,可是,他们在应该受到帮助的老人面前“冷静”得令人吃惊,这不能不让我们对数千年来延续下来的“孝亲”教育进行反思。由此,我们注意到,狭隘的“孝亲”教育如果不注入爱的理念,很容易走进死胡同。

  我们提倡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而不是“非此即彼”的排斥或全盘吸收。

  因此说,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幸事,也是我们的责任,但是,弘扬不是简单复制,而是理性的扬弃。我们注意到,一些“学者”煞有介事地穿儒靴、戴儒冠,长袍马褂;一些人总想让孩子们摇头晃脑地背诵“儒家经典”,对于这些经典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及现代观念的阐述却着力不够。这些简单的搬用和模仿,对弘扬“国学”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爱护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满足于仅在这些形式上大做文章,而是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做些有效的事情。■陈风

  互动

  方式 通信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6906号 新文化报社综合新闻部 邮编:130022

  电话:0431-96618 邮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