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同城待遇”的“孤岛”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10:22 温州都市报

  从2003年开始,瑞安市推出一项“同城待遇”政策,规定所有外来农民工,只要持暂住证和夫妻双方任何一方企业出具的证明,其子女即可无条件地在瑞安市公立学校就近入学,享受瑞安市民“同城待遇”。然而,这项受到农民工欢呼雀跃的“同城待遇”政策,近年来却引发了一系列让人始料不及的新问题,瑞安市教育局也不得不放松了原来的“同城标准”,变就近入学为相对就近入学。

  ■本报记者 叶锡环 龚方听

  

“同城待遇”的“孤岛”困境

  向外来学生开放的瑞安第一所寄宿学校

  “同城待遇”与“借读热潮”

  “外来民工子弟到我校就读,享受本地学生同等待遇。”连日来,一年一度的中考刚刚结束,瑞安市桐浦乡中学就忙着四处张贴招生公告,决定从2006年度第一学期开始,面向该市招收外来民工子弟,以及要求寄宿或者生活较困难的本地学生共96名。“这是我市试点推出的第一所农村寄宿学校,目的是为了缓解外来民工子弟就学同城待遇所带来的压力。”瑞安市教育局局长叶耀国告诉记者,农村寄宿学校的推出,是该市施行“同城待遇”政策以来,为备战新一轮“借读热潮”而采取的一项无奈之举。

  桐浦乡中学位于桐溪风景区附近,离瑞安城区10多公里,由于校址较为偏僻,近年来许多家长陆续把孩子转到瑞安城关或附近的其他乡镇学校就读,原本1000名学生如今只剩下200人左右,造成教学资源长期闲置。校长林新荣告诉记者,为吸引外来民工子弟前来就学,该校规定每位学生每学期只需缴纳200元寄宿费,其余学费杂费全免,而且还将对生活特别困难的住宿学生给予生活补助。

  “从下个学期开始,凡是要求来瑞安上学的外来民工子弟,要服从教育部门的调配,变就近入学为相对就近入学,接下来我们还要开办30所左右类似的农村寄宿学校,以缓解越来越大的农民工子弟就学压力。”叶耀国希望这些外来农民工能理解教育部门的苦衷。

  开办农村寄宿学校,变就近入学为相对就近入学,这意味着瑞安市推行的外来民工子弟入学的“同城待遇”标准有所变化,曾倍受媒体和上级教育部门称颂的“瑞安新政”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从2003年开始,外来借读的孩子以每年4000人的速度递增,现在已经达到3.1万人。一些学校已经人满为患,而前来就学的孩子仍然络绎不绝。”叶耀国忧心忡忡,“像瑞安莘塍六小,一个容量仅500人的学校,现在已经达到了970人,超员近一倍,我们把库房都腾出来作了教室,接下来连一点腾挪的余地都没有了。”接踵而来的外来农民工子弟借读热潮,让瑞安教育部门感到难以招架。

  “瑞安胸襟”与“孤岛”困境

  总部位于瑞安市东山的荣光集团现有员工总数6920人,其中外来农民工为5764人。大量的外来农民工蜂拥而来,在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随父母“逐水草而居”的农民工子弟也面临着就学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孩子的义务教育问题,从2003年开始,瑞安市凭借民营经济较为发达、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外来民工子女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的“同城待遇”就学政策,此举一出,立即受到了包括荣光集团在内的广大“新瑞安人”的青睐。截至去年,仅该集团就有700来名“新瑞安人”在瑞安东山附近各学校就读。

  相对于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作为浙江省“教育强市”的瑞安市无疑拥有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更让人心动的是,按照瑞安市教育局的规定,一些生活较为困难的外来农民工子弟,不仅可以在瑞安市公立学校就近入学,而且还可以像当地贫困家庭孩子一样申请“教育助学凭证”,从而得到相应的资金补助。口耳相传之下,这些外来农民工子弟蜂拥而至,不少农民工不仅带来了自家儿女,还带来了侄儿、外甥,甚至出现了以前是为了务工而把子女带到瑞安,现在是为了子女能去瑞安读书而到瑞安务工的现象。

  “这几年来,有子女在瑞安就读的外来农民工,都能安心地在企业里上班,几乎没有出现人员流动现象,也没有出现招工难的问题。”荣光集团办公室主任颜崇丞认为,“同城待遇”解决了企业外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在企业里工作。

  瑞安市人才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蔡建国称,过去引进一些外来人才时,对方第一个考虑的就是子女教育问题,现在的“同城待遇”成了他们在洽谈引进人才时的一个优惠条件。

  瑞安市教育局推出“同城待遇”政策后,当地社会各界好评如潮,但问题和压力也接踵而来。

  “我们也想建一批学校,但这已经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教育用地指标太难争取了。”叶耀国告诉记者,3.1万名农民工子弟,所需资源相当于新建31所千人规模的学校。按照当地的标准和收入水平,用地至少需1000亩,投资不少于3个亿。但事实上,瑞安市财政在未来一段时期不大可能给教育大规模投钱,土地更是一天比一天难批。

  “办教育需要的就是胸襟。一个城市想发展自己,就应该敞开胸怀,凝聚人力。然而,当绝大多数的城市还没有实行同城待遇的时候,瑞安的做法就出现了‘孤岛’困境,外来人口的选择只有这么一个‘孤岛’,因此当政策闸门一打开,汹涌而来的农民工子女就让瑞安教育的大坝有些吃紧,瑞安的困境正是‘孤岛’的困境。”温州市委党校讲师黄建春如是说。

  “教育券”与“孤岛”破局

  瑞安的财政为什么要管天南地北的孩子的上学问题?在瑞安采访时,记者也听到了当地市民一些不理解的声音。

  来自瑞安市公安局户政科的一份数据表明,从2003年开始,该市外来务工人员每年以2万人的数字在递增,目前已达到了34.5万人,而且预计这个数字还会继续递增。

  “这么多的外来农民工涌入瑞安,他们在打工赚钱的同时,也为瑞安创造了财富,我们应该把他们当作自己人看待,给他们的子女提供相同的教育待遇,这也是构建城市和谐安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叶耀国认为,“同城待遇”既可以看作是当地政府对于农民工所做贡献的一种感激,也可以看作城市对于农村的一种反哺。但作为全国百强县(市)之一的瑞安市尽管财力雄厚,仅仅依靠一己之力,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外来农民工子弟的义务教育问题。

  “瑞安要走出‘孤岛’困境,惟一的办法就是让‘孤岛’不再成为‘孤岛’。”黄建春认为,一个“孤岛”确实显得太孤单了,只有更多的城市都实行“同城待遇”,才能真正有效化解“孤岛”的困境。叶耀国则建议教育部在全国实行“教育助学凭证”(又称教育券)制度,让每个适龄儿童拿着教育部直接发放的“凭证”,在全国任何地方学校借读时,持“凭证”冲抵学杂费,被借读学校最后持“凭证”向国家兑换经费。

  有关人士认为,“同城待遇”政策所遭遇的困境,以及叶耀国的黯然“放松”与让步,真正的原因,不是因为瑞安教改本身存在不足,甚至不在于当地的一些意见阻力,而是源自整个国家的教育现状。

  令人欣喜的是,瑞安市提出以教育助学凭证的方式解决外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摆脱“同城待遇”政策所遭遇的“孤岛”困境的设想,引起了国务院和教育部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认为“浙江瑞安出现的问题恐怕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似需引起重视并及早采取应对之策。”前不久,由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与省教育厅等单位有关专家领导组成的联合调查组,遵照高层领导的批示,就该市提出的教育助学凭证的设想专程赴瑞安进行调研。

  对瑞安教育局提出的以教育助学凭证解决外来民工子女就学压力问题,记者采访了调研小组成员之一、杭州师范学院的王涤教授,她认为瑞安对农民工子弟就学实行同城待遇,体现了政府关注外来农民工群体,提倡教育公平的原则,这种做法是应该充分肯定的。瑞安面临的教育困境以及他们推出教育助学凭证的设想,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参考价值。作为特定的社会现象,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与社会教育组织之间,实际上发生的是一种社会现实与组织背后的制度规则的冲突,其结果必然是诱发组织对制度的一般性规定加以修改与完善,这个修改过程就是制度的变迁。

  事实也是如此,关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中央高层领导和教育职能部门的重视与关心,义务教育制和有关政策正在进一步完善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