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乳都奶牛价格开始暴跌 盲目扩张导致泛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11:00 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6月23日电 (记者谭飞、刘军) 2005年9月,呼和浩特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授予 “中国乳都”称号。然而,庆祝“乳都”主题雕塑落成的欢宴未散,此间奶牛价格就开始走低,由最高时的两万多元一路跌至几千元,甚至有价无市。

  仿佛一夜之间,奶牛养殖业由“暴利产业”变成了“低效产业”。此番牛价暴跌,
不仅使奶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且给地方政府上了一堂“风险教育”课。

  盲目扩张导致低产奶牛泛滥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盛乐园区姑子板村是全区最大的奶牛养殖村之一,伊利和蒙牛两大乳业公司在这个村建有4个收奶站,在通往奶牛养殖区的公路旁,立有一块显眼的大牌子写着“中国乳都核心区”。

  两年前,记者曾来此地采访,当时奶牛市场“牛气冲天”。一头乳牛犊刚落地就能卖五六千元,村民家里的牛下了乳牛犊还放鞭炮、吃喜酒。

  两年后,村民孔月旺摇着头说:“行情变得太快了,现在最好的大奶牛卖5000元就不错,母牛犊500元一头没人要。”孔月旺原来养着10头奶牛,由于收益下滑,已将两头奶牛当作肉牛卖掉,一头只能卖2000元左右。

  过去几年,有大量资金投入奶牛养殖业,但市场上没有那么多优质奶牛,于是劣质奶牛开始泛滥。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前两年有人花15000元买回奶牛,养上半月十天就露出原形:镶了石膏牙、焗了黑白花、做了‘烫发头’、抹了丰乳霜……”

  2001年5月23日,自治区土左旗把什乡红房子村村委会主任赵铁旦,因不堪忍受花高价给乡亲们买回“美容牛”的心理负担,在自家地头上割脉自杀。

  内蒙古奶牛养殖迅速扩张,全区奶牛头数由不足50万头扩张至251万头,奶牛价从一头几千元炒到两万元以上。2005年全区牛奶总产量达73亿公斤,而单产仅有2800多公斤,与发达国家8000公斤的水平相差甚远。

  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奶牛养殖数量迅速扩张导致质量下降,低产奶牛一度占全区奶牛总头数的30%,这意味着有超过70万头的低产奶牛要作为肉牛贱卖、屠宰而淘汰。

  还原奶充斥乳品市场雪上加霜

  奶牛市场低迷,奶价不涨饲料涨,均对奶牛养殖业造成冲击;而国内乳品加工业大量使用进口奶粉生产“还原奶”,更让奶牛养殖业雪上加霜。

  和林格尔县姑子板村王三毛对记者说,2003年村里的4个奶站,每天能收13吨鲜奶,2004年每天收9吨左右,2005年每天收8吨多,直线下降。

  与此同时,国内大中型城市等鲜奶重点消费地区,乳业价格战更为激烈,一些乳品逆市降价,抢占市场,有的货价上一瓶牛奶价格还赶不上一瓶饮用水……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兑现,乳品关税税率逐年下调,2004年,奶粉关税由原来的25%降至15%。在此税率下,采用进口奶粉勾兑生产的牛奶成本,比收购鲜奶低20%左右。

  奶粉进口直接冲击奶农利益,仅伊利一家企业,吸纳的直接、间接就业总人口超过100万人。

  据测算,如果将2004年全国进口的14.5万吨奶粉,全部用于生产还原奶,相当于国内30万头奶牛的产奶量,足以让10万户奶农“下岗”。

  在内蒙古卓资县城关镇河南社区,养了十多年奶牛的李三厚对记者说,最多时养过10头奶牛,现在只养了6头。“成本大,没利润,养不起了。”

  200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要求,凡在液态奶生产中使用复原乳的,必须在产品包装上注“复原乳”字样。

  然而,内地市场上的大型乳品企业,除伊利公司外,其他都是合资企业。由于外资企业的广泛宣传,所谓“还原奶同鲜奶没差别”的观点正在蔓延,大量进口奶粉用于生产还原奶,导致鲜奶过剩的虚假信息不断放大。

   地方政府参与造市后果不堪

  “小洋楼没住上,倒是欠了一屁股债。” 内蒙古卓资县城关镇南夭村蒙牛公司奶站经营者武连锁对记者说,前些年,在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鼓舞下,加上“养奶牛、小洋楼”口号的诱惑,他也投资建站、收奶,饲养了16头奶牛。现在,他的奶牛有10头“吃闲饭”,一年毛收入5万多元,收支相抵,每月赔1800元。

  2000年以来,自治区一些地方政府纷纷成立“奶牛办”,主要任务就是提供购牛服务,跟踪各地乳品企业的动态;甚至派人远赴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购买和进口“洋奶牛”。

  2004年4月,在奶牛养殖“大跃进”时期,锡林浩特市政府组织人员入市贩牛,以每头牛18350元的高价,从新西兰购入所谓的纯种奶牛3000头,并提供贴息贷款出售给当地人家,还逐户签订了《购牛合同》,结果买回的大多是别人淘汰的奶牛,日产奶10公斤左右,售奶收入还不够自身的“生活费”。

  2001年,包头市提出将奶牛业定为“富民工程”,市政府及下属各旗、县、区均成立了“奶业办”,层层下达奶牛发展指标,同时要求农村信用社提供贷款支持。如此的政府推动,全市奶牛养殖规模由不足两万头迅速发展至40万头,结果购回的不少是产奶量低的奶牛,套牢了信用社的大量贷款。

  如今奶牛价格暴跌,内蒙古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很少有地方政府再谈奶牛业,这个话题成了烫手的山药,谁都不愿意碰。一些官员表示,政府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再包办代替了。

  但是,奶农们不满意,他们希望政府转变管理方式,为奶牛养殖业保驾护航。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姑子板村,防疫人员忙着挨家挨户给牲畜打防疫针。去年以来,这个村的奶牛受到一些疫病影响,产奶量直线下降,奶农损失惨重,农户支付的兽医药费用也在上升。(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