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文化视点》:湖北三峡文物保护成效显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16:37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专稿:长江三峡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风景胜地。如今,你如果到三峡旅游,不仅可以看到雄奇的自然风光,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大坝,而且还可以集中看到三峡地区独具特色的古代民居,这就是不久前正式向游客开放的凤凰山古建筑群,而这只是湖北三峡文物保护的一部分。

  凤凰山古建筑群,位于三峡大坝上游一公里处的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凤凰山。为保
护文物,秭归青滩江渎庙、古民居、归州古城门、古牌坊和归巴古驿道上的石桥等20余处三峡库区淹没线以下的古建筑,被整体迁建到凤凰山。这些地面文物浓缩了湖北三峡库区的古建筑精华,代表了三峡地区典型的古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其中整体复建的江渎庙是中国唯一的祭祀长江水神的寺庙,也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祭祀河神的庙宇,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湖北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祝建华先生说:

  “我们地面文物搬迁有一个很大的项目,就是凤凰山三峡古建筑群。这些建筑没有办法必须离开原始环境的时候,我们退而次之就把它换一个地方保存下来。从建筑自身来讲它又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建筑本体,第二个层面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因为它的环境发生了变化,那我可以把建筑本体原样不动的把它保存起来,这也是一种非常(规)保护的办法。”

  据了解,凤凰山复建文物的数量、规模、集中程度属于三峡库区之首,被人们称为中国地面文物的复建博物馆。凤凰山古建筑复建群已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山复建的古建筑群是三峡工程文物保护的一例。

  中国的长江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配合这一工程实施的三峡文物保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这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文物保护在湖北省。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三峡地区有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古城,地面有异彩纷呈的民居、古庙、桥梁、碑刻等,地下有遗址、墓葬、石器等。这些文物古迹跨越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一直到近代,被称为一部“中国实物通史”。

  1994年,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不过,在两年前的1992年即开始在库区范围内展开专项文物普查工作。之后,国家制定了三峡文物保护统一规划,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来自全国100多家专业考古单位参加了三峡文物的抢救保护工作。湖北省文物局长沈海宁先生认为,正是因为未雨绸缪,三峡文物保护工作整体良好。他说:

  “这次三峡工程文物保护,由于事先有充分的周密和充分的论证,国家又保证了充足的资金,时间上的准备(也比较充分),湖北应该说三峡库区从准备到完成正好是1995年到2004年蓄水,正好是十年时间,所以三峡的文物保护,我个人认为,在世界的大型工程建设方面,是完成得比较好的。”

  沈海宁说,除了地面保护,湖北库区地下抢救性发掘也取得很多成绩,大批各种质料的文物,填补了许多阶段性空白:柳林溪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引起原始文字起源研究者的关注;一件精美透雕石头小人像是目前中国所见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雕像之一,为研究当时的手工艺水平和人们的宗教信仰、审美情趣提供了生动、形象的实物资料;巴东旧县坪遗址是至今整个三峡库区已发掘城址中保存最为完整、现存遗迹现象最丰富的一处,这一连续500多年的城市遗址,为研究和认识6世纪到11世纪中国社会历史生活的许多层面提供了直接证据,它的发掘是200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三峡库区出土的文物引起中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为了保护和研究这批文物,长江上游重庆市专门建立了中国三峡博物馆,处在中游的湖北省则在秭归县凤凰山建设了三峡文物保护中心。与此同时,湖北省文物保护部门利用3D数字建模技术,用影视手段再现文物的搬迁、发掘过程,以及整个三峡库区的历史文化演变过程,向公众展示三峡文物的抢救保护成果。负责这项工作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谈国新博士介绍说:

  “我们把三峡的这种大规模的场景用3D的形式建起来,你可以在里面漫游,文物在哪里出土的过程也结合起来,文物与我们三峡的这种环境结合起来,再现它的挖掘过程。还做了一个(内容)是,挖掘它的历史的演变过程,气温的演变与生物习惯的变化(也)要展示,通过文物看到文化的影响怎么来的,同时通过这个3D,把它原有的形状,用3D模型,把它固有的建筑的一些东西做成一种资料,存储起来。”

  如今,三峡工程文物考古发掘工作已接近尾声,后续的整理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以湖北为例,全国50多家大学和考古机构对出土文物联合进行整理研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省文物局局长沈海宁先生说:

  “现在对已经发掘的文物,通过考古工作工程之中进行的文物纪录,科学地记录,来进行系统的研究,这方面的工作,我认为和国外的同行所作的比较,丝毫不逊色,我们在这个阶段和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还有西欧的一些国家,我们进行了交流,我们的很多三峡发掘的记录档案,也请国外的专家来看,他们认为我们资料保留没有想到这么全,他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沈海宁说,三峡文物保护工作也不是没有遗憾和教训。举例来说,限于技术水平和对文物价值的不同判断,肯定有不少珍贵遗存被永久地埋藏于水线下。另一方面,由于三峡文物保护规模巨大,跨时十多年,一些地上文物建筑分属于当地农民,在政府采取保护措施前,这些建筑已被破坏,成为永远的遗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