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迎接建党85周年]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4日04:48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 张小燕 实习生 王际亮)在历时一年半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省各级党组织围绕中央提出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创造了不少党建新经验、新做法。这些新经验新做法富有湖北特色,在全国产生了影响,为我省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安家工程:夯实基础葆先进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使党员队伍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2005年1月,省委部署实施了党员“安家工程”,明确要求把实施党员“安家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贯穿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始终。“安家工程”启动后,全省掀起了“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热潮。各地以县市区为单位,组建工作专班,深入街道社区、集镇乡村、厂矿企业、门栋,甚至异地他乡,对党员情况进行“拉网式”集中调查。流动党员也主动从外地打电话、回信函,回到组织的怀抱。各基层党组织普遍建立党员登记台账,有条件的地方还运用电脑建立党员信息库,基本做到党员所在位置、联系方式、基本情况、思想状况、现实表现“五个清楚”。

  在实施“安家工程”中,各基层党组织坚持贴近党员实际,力所能及地为生活困难的党员提供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务工维权、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及困难救助等方面的服务,切实为他们解难事、做实事、办好事,使这部分党员既“安家”更“安心”。

  双联双管:让党员在流动中彰显先进性

  一名党员一面旗,一名流动党员应为一面流动的红旗。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襄阳、黄梅、通城、郧西等县市区,率先在外出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和流动党员服务站,与流入地双向共管,探索了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的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子。

  随后,这一做法在全省开花结果。经过各地进一步深化拓展,形成了独具湖北特色的“双联双管”机制,即流入地党组织和流出地党组织双向联系、双重管理,把每一名流动党员都编入党的一个组织,让他们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增强党员永葆先进性的扩散力。

  两服务两促进: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在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为切实把整改提高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改进机关党员干部思想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解决基层群众困难,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2005年5月,省委在全省统一部署了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促进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两服务两促进”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中,省直和各市、县直机关共建立“两服务两促进”联系点6000多个,先后有90万人次集中分批下农村、到社区、进企业,访贫帮困,指导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该活动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欢迎。基层普遍反映,“两服务两促进”活动的开展,使机关党员干部接触了基层实际,对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感情深了,对工作的怨气少了。各部门工作更实了。

  这一活动贯穿先进性教育活动始终。松滋经验:把农民工聚集在党旗下“农民工聚集在哪里,党建工作就拓展到哪里;优秀人才流向哪里,党组织就跟踪培养到哪里”。“让党旗在农民工群体中飘扬,让党员始终走在农民工群体的前列,让优秀的农民工凝聚在党旗之下”。松滋市积极探索农民工党建新机制,形成了可贵的“松滋经验”。

  从“盲流”到“民工潮”到“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农民工这个新群体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是新的历史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亟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松滋经验”针对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薄弱点,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在农民工群体开展党建工作,既满足优秀农民工追求进步的政治需求,又确保了党对这一群体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还为村级干部队伍充实了力量,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人才。

  三批互动四级联动:将整改落到实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题,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牵涉到方方面面。为此,省委特别提出,坚持“一、二、三批互动”,实行“省、市、县、乡四级联动”,以上带下,以下促上,推进整改工作落实。

  按照省委要求,参加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地方和单位,坚持边学边改、边议边改,着力解决群众所急、所怨、所盼、所需的问题;参加一、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特别是省、市、县直部门,则采取领导联点、部门联村、党员联户的“三联”方式,坚持把解决本单位本部门的问题同解决当前农村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