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长城与奥运交相辉映(上接第一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4日06:26 北京日报

  (上接第一版)长城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基于长城与奥运会有着深厚的渊源,而且八达岭长城举世闻名,是一个很好的对外宣传窗口。他们通过各种形式调查汇总了大量的旅游一线信息,特别是听取了广大中外游人的意见后,决定要在长城附近向世人展示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举办理念。这个创意在经过专家论证和各级文物保护部门的严格审批后,终于获得批准。

  “动一棵树,我们心都疼”

  实际上,人们最担心的就是,在长城景区矗立这样一块景观标识会不会影响景区的景观?会不会破坏环境?

  记者采访了建造景观工程施工队的工人师傅。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延庆人,在层峦叠嶂的翠绿中长大。他们说,有时看到树木因为树根危及长城需要伐掉或移植,心都疼。他们祖祖辈辈住在这里,保护这里一草一木的意识与生俱来。按照事先的规划和考察,竖立北京奥运会景观标识的植被场地为1.5米至2.5米高的灌木丛,没有大型乔木。可即使是这样,前期的施工人员还都是像大姑娘绣花一样,为所有可能碰到的树木掐头剪枝,尽量避免让小树“折腰”。而八达岭特区绿化、文物、消防、保卫、交通等多个部门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和设备在施工前均予以培训和检查,着重对施工人员进行防火、文物保护、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培训教育。每天开工之前,工人都要掏空自己的兜,把香烟、打火机和火柴统一放在山下,才能安心上山。

  光做好提前量还不够。为了和长城相呼应,要让支架穿上一身“长城灰”,所有材料中都不能含有腐蚀性物质。周围生态也不会因架起的“树枝”而有任何改变。

  要说让景观标识稳稳当当立住,最稳妥、也是最省钱的办法就是挖大坑,放钢筋拍子浇筑混凝土。但用这法子在离长城城墙只有200米之遥的地方建景观标识,势必造成极大的景观破坏,肯定是不行的。不能挖坑、又不能用水泥做个大台子,这可怎么办?问题再难也难不住有心的设计单位,他们让施工队在岩石上打出14组、每组6个直径不超过35毫米的圆洞,再安上锚杆,固定底座。这样,植被还能在底座间自由生长,景观标识也实实在在地“扎根”绿色之中了。

  6月的八达岭,枣花飘香。在支撑景观标识的锚杆周围,枣树幼枝也吐露着嫩黄的芳华。刚种下的爬山虎伸出触角跃跃欲试,不久之后,灰色的树枝上将“长”满绿叶,为来此观看的人带来更多的清凉。

  1个月的活干了3个月

  看到这个小标题,您别误认为是施工单位磨洋工。在景观建筑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保护长城,保护环境,用上了很多土办法,有的甚至与当年建长城时的办法差不多。

  要说在山坡上撑起这个庞然大物,工人施工真是好比燕子衔泥、蚂蚁搬家。工人师傅们为了环保,也为了整齐美观,抄起家伙干上了手工活儿。他们在1.5米宽的疏散游人小道台阶上垫了大板子,再把大马车的车轱辘卸了,锯短车轴当平板车。100多件零件每个都超过1000公斤,拉一个零件来回一趟就得两个多小时。20多个人吆喝着劳动号子,上头按着下头拉着,连拉了20多天,硬是将数十吨的巨型钢结构拉上了落差100米、距离700多米的半山腰。

  初春的长城迎来踏青的第一拨游人,当他们路过长城北四楼时,却丝毫没有发现城外200米处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没有火花,没有噪音。所有的焊接工作已在日出前完成,小件的零件在景区工厂里就已经组装完毕。甚至在前期,很多游人都没有注意到不远处的施工现场。工程队一边运钢构,一边修复山路。建筑标识修完了,山路也恢复了最初始的原貌。

  工程开始时正值重点防火期,尽量减少焊接点,防止火星飞溅成了头等大事。但实际操作中,如果使用普通的焊接方法,光焊口长度就得10000多米,而且引起火灾的概率大大增加。经过反复研究,他们决定多采用扭剪式高强度螺栓,减少焊接工序。一把焊条仅十几元,但这个价钱只是他们所用的12000个高强螺栓中的单价。成本高了很多,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火情。即便这样,他们还是在每天早晚没风的时候进行必要的焊接施工。

  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和奥运情结的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大型景观,矗立在蜿蜒的长城旁,它与长城一道,向世人诠释着团结、和平、友谊与进步。当夜幕降临时,字体和“中国印”采用霓虹灯效果工艺,与夜长城交相辉映,背后钢架隐去,宛如空中悬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它的落成也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的奥运梦想。当奥运结束后它将告别八达岭长城,拆除后作为长城博物馆的馆藏,成为一段辉煌历史的见证。RJ076RJ215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