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杨桂林:“降级”不言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4日08:2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杨久国本报记者徐凯 五年前,在县委机关工作的他下派到后进村当村支书。今天,这里猕猴桃枝条招展,紫色的苜蓿花盛放,兔毛畅销四方,后进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示范村。

  2001年底,在剑阁县委机关工作的杨桂林下派到城北镇新华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当时的新华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群众守着大片良田却徘徊在温饱线上。

  “要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必须找到对路的项目。”杨桂林想到了猕猴桃。开始很多人不相信发展猕猴桃能赚钱,他索性租赁两亩地,自办起猕猴桃园,摸索猕猴桃种植技术。两年后,新华村的猕猴桃发展到965亩,年总产值达100余万元。

  为拓展增收渠道,杨桂林又和村干部一起讨论,提出了“围绕产业培训技术,以短养长巩固产业,示范服务发展产业”的思路,引导村民在已建成的猕猴桃园内套种黑麦草、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发展毛兔业。

  目前,全村存栏长毛兔4000余只,仅此一项就收入数十万元。村民范玉明饲养毛兔320只,年收入超过2万元。如今,新华村“田间是猕猴桃,园下种优质牧草,种植和养殖结合、养殖和沼气结合”,形成了绿色产业链。

  常年奔走乡村,村里大小事情,杨桂林都有本账。最让他牵挂的是四组村民刘春洪。54岁的老刘无儿无女,妻子又得了精神病,经济十分困难。杨桂林与村干部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帮他解决燃眉之急,并为他申请到低保。今年刚建起兔圈的老刘感叹:“要不是杨书记,我的日子咋过哟!”

  当初与杨桂林一同下派的干部几乎都回了机关,他却依然独守山村。几年的奔波,刚过四十的他已华发染头。与之相伴的是,村民人均纯收入从1360元增加到2200元。“虽然我的级别下来了,但村里群众的收入上去了,我不后悔。”杨桂林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