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刘默涵:让灵魂永远保持站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4日11:27 黑龙江日报

  

刘默涵:让灵魂永远保持站立

  第一次与刘默涵见面,是在北京大学的一个关于“80年代生人的历史责任”的小型论坛上。一件黑色的印有“北大阳光”字样的短袖T恤让她一下子从人群中“跳”了出来。因为全场,她是唯一一个在北京的4月,就穿上短袖的发言者,显得很朝气蓬勃,朴实而抢眼。

  女大学生要资助200名贫困生

  正是这个“阳光女孩”曾经为了摆脱贫困的阻挠,为省车费步行3个小时去“寻找”自己上北大的7000元钱,并且从2005年春天开始筹款,用以资助家乡那些跟自己一样贫困的学弟、学妹。现在的她带着她的“默涵助学金”加盟了“北大阳光志愿者协会”。

  现在的刘默涵已小有名气,众多的荣誉让她成为各类媒体关注的焦点,关于她的故事也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今年她又当上了“北大阳光”的会长,知名度更高了,也更忙了。

  正式采访她的那一天,她穿着一条灰色的休闲裤和一件蓝色的夹克衫,很朴素。她却说,这就是自己“最好”的行头了,是为配合拍照才穿的,她希望大家看到的是很“阳光”的她。刘默涵爱说、爱笑,这一特点在与她交谈不到十分钟就能清楚地感受到。但说到自己的过去,说到她所资助的那些孩子,她却突然深沉了许多。从2005年春天开始,她已经通过各种方式为这些孩子筹集了12710元的助学金,资助了37名贫困学生。今天,已经找到“组织”的她准备再接再厉,“到年底之前,要筹款资助200名贫困同学。”

  因贫困曾经被迫退学

  说起自己的生活,她的回忆从儿时的幸福时光开始。1995年以前,她还是一个幸福的小学生,有着父母的关爱,有着很多同龄人所不及的平稳生活。然而,就在1995年,她的人生发生了第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突然抛开这个家,离开了人世,至今,她都不愿过多地提及父亲。

  父亲的离世,使得对刘默涵和妹妹的抚养重担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父亲一向自信,从来不攒钱,所挣来的每一分钱都花在让两个女儿幸福的日常生活上,并未给这个家留下什么积蓄。从那以后,刘默涵走进了她并不愿意接受的贫困。尽管母亲已经很努力地工作,但她打零工得来的微薄收入还是让两个孩子的学业难以为继。

  终于,父亲离世两年之后,刘默涵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被迫从正在就读的初中退学。这段经历让她感到绝望,难以接受。虽然后来在一位好心老师的帮助下,她又回到课堂,但这次之后,她才真正领悟,“我不能让我妈妈失望”。

  这时的她才真正知道,为什么自己花12元买一件衣服,试图证明自己长大了,却招致母亲的一顿痛斥。为什么父亲去世后,会有一群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多事地”给自己家里送来60元捐款。

  步行3小时“找学费”

  “认识到贫穷,就要努力去改变。”刘默涵的自省让她的学业丝毫没有受到“退学事件”的影响。她要向母亲和去世的父亲证明,“我依然还是你们的骄傲。”

  为了完成自己的学业,她开始算计着自己身上的每一分钱,甚至连吃什么、怎么吃都要根据自己的换算方案而定。“买馒头要花2角,买菜要花4角,而买炒饼只要5角,那我就一定会吃炒饼。如果太想吃饭,买菜和饭却要花8角,那就买一份5角的炒饭解馋。”

  2003年,她靠自己的实力获得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完成了母校“无极中学”十多年“考北大本部零的突破”。然而每年7000元的学费和住宿费却让全家望而却步。用她的话说,“已经到了无处借钱的窘境。”此时有人告诉她,河北省“福彩中心”有可能资助她学费。绝处逢生,她直奔“福彩中心”,为省下几元钱的车费,她居然花了3个小时,靠双脚“量”到了目的地。

  这段经历成了她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不同的是这次转向了光明的一面。这段步行3小时“找学费”的故事也成了刘默涵“出镜率”较高的经典回忆。

  “福彩中心”工作人员被感动了,她又完全符合资助条件,刘默涵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成功。

  为资助贫困生“淘金”

  进入北京大学的刘默涵成了当地的名人,媒体的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她的故事。北京大学的光环,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想千方设百计地找到她,给自己的孩子指导一二,交流片刻。人们花在请她吃饭以示酬谢的宴席上的钱越来越多。

  “我那时候开始觉得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请了又不能不去,去了花几百元钱,却只为吃顿饭。”奢侈的宴席和贫困生艰苦的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还有很多贫困孩子跟我以前一样艰难地维持着自己的学业,生活在贫困的阴影中。”于是灵机一动,她请来北大和清华的两名同学,在自己的母校开起了“学习经验交流班”。经过反复论证后,“交流班”在母校“无极中学”拉开帷幕,单场票价每人5元。

  为了不把贫困学生挡在“交流班”之外,她还找来志愿者,在学校四处散发免费票。“交流班”很受欢迎,原定讲3场,最后却讲满了5场。“交流班”所有门票收入,扣除运作成本后,节余的4000多元都交给了母校的老师保管,“默涵助学金”在淘得第一桶金后,应运而生。

  熬通宵整理贫困生档案

  在母校老师的极力鼓动下,“默涵助学金”成立了。刘默涵本人也开始忙碌着,寻找那些需要她资助的贫困生。

  曾经有过不理解别人捐款给自己的她,很能体谅贫困生不愿被人小瞧的心情。她就一个一个地找他们谈心,用自己的经历去开导他们。“经常是,刚开始他们很冷漠地跟你谈话,很抵触。谈到他们打开心结,敢于正视贫困后,就会在你面前痛哭。”曾经也背负着这种心结的刘默涵,很能理解背着它有多苦。

  为了让更多的贫困生能在资助中完成学业,她开始整理贫困生信息库,如实地记录下他们致贫的原因和学业进展及个人基本信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资助他们。为了借用邻居家的电脑整理这些资料,她曾好几次晚上11点了才不得不放下手里的工作,抱歉地离开。“人家家里的小孩都没法睡觉,就为了支持我的工作。”想起这些刘默涵至今都为当时的打扰感到不好意思。为了减少这种打扰,她寻得一名远房亲戚的帮助,在下班时间,可以借用地税局一间办公室里的电脑整理资料。母亲放心不下,就全程陪护。结果,母女俩为了早点完工,“一起在地税局办公室熬了两个通宵。”

  来自社会的捐款越来越多,先后有3批学生,共计64人次已经接受了“默涵助学金”的资助。

  曾几度想为“默涵助学金”易名

  采访中,刘默涵直言,自己其实很难面对这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助学金”。“一方面,这对贫困孩子很有帮助,需要大力推广和宣传;另一方面,由于是自己名字命名的,却又羞于‘吆喝’,怕大家说我是自我炒作。”

  这种顾虑不是现在才有,2005年春,初创“助学金”时,她就提出来要以某个单位或学校的名誉命名。但母校参与筹款活动的老师都坚持认为,以她的名字命名更具感召力。

  2006年初,她携“默涵助学金”加入“北大阳光志愿者协会”,“助学金”成为了“北大阳光”的一个项目。她再次建议为它易名,却又因为考虑到“默涵助学金”突然消失,会打击那些曾经为它捐款的热心人,“更担心大家以为是刘默涵卷款溜了,以后再也不相信慈善基金”,被志愿者协会否掉了。

  准备转型的“NGO LEADER”

  加入“北大阳光”的刘默涵社会公益事业情结越来越重。漫步在北大未名湖畔,她一有机会就把话题“链接”到了“北大阳光”,说起她和那些志愿者“战友”们的故事和追求。

  由于在公益事业上投入的时间多了,自己就不得不想办法找时间弥补起在学业上的亏欠。今年五一长假之前,她和其他的志愿者又到河北省无极县,给贫困学生们送去了资助金。如今,她已连续“战斗”了几个通宵准备自己的论文。

  在发放助学金的过程中,刘默涵越来越意识到做公益,不是单靠一腔热忱就够的。“在以往的‘助学金’募集和发放活动中,也暴露出很多自己经验和管理方面的不足。好在没有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大家对我也都比较宽容。”学历史的刘默涵开始反思自己在公益活动中的表现,并且希望找到突破。“以后准备读NGO(非政府组织)管理方向的研究生,有可能的话就会一直从事这项事业。”

  由于“北大阳光”正在申请成为NGO,作为“北大阳光”现在的管理者,刘默涵正在悄悄转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北大学生,一名合格的NGOLEADER。”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