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戈多来了"颠覆教材的传统解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4日15:11 海峡网-厦门晚报

  ——2006年福建省高考写作试题及作文情况分析

  核心提示

  本报22日独家刊登今年我省高考最优作文,得到众多读者的赞赏。今天,我们刊出福建省语文学会副会长、2006年福建省语文科高考阅卷指导组成员、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教研
中心中学教研员俞发亮老师对于今年高考写作试题及作文情况的分析报告,以让读者更加全面、深入了解“作文试题的特点、缺陷,以及考生作文的亮点、存在的问题”等内容。

  

戈多来了

  对“草船借箭”这道题,不少考生的理解偏离中心了。

  7成考生选择“留一点空白”

  ——三道作文试题的解读

  “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关键词是“不足十万支”,写作时,可以抓住这个核心情节,或者展开想象、论述“不足十万支”的前因后果,或者质疑、讨论“不足十万支”的真伪;或者把“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作为一种假设,或者把“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当作既成事实……固然,在记叙、描写中,应当符合《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条件。

  “戈多今天已经来了”——对“戈多”的理解应当突破教材的解读,“戈多”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物,或者一种信念、一个理想、一种期待;可以是作者自我,也可以是他人他物;可以实指,也可以虚代……“戈多”作为人、物、理念的载体,具有丰富的审美性、象征性、哲理性、多义性和宗教意味,侧重于指向精神家园的建设与人生理想的树立。“今天”可实可虚,泛指“现在、当下”。“已经”(来了),这个时间副词很重要,起到了强调、限制作用。

  写作时,可以围绕戈多“已经来了”这个特定情境,或者想象、论述“戈多来了”之时人们的态度和感受,或者质疑“戈多来了”的真实性(幻觉)……总之,“已经来了”应该成为文章叙述、论述的主要依据,如:《戈多与希望同行》《戈多在你我左右》《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倘若忽视了这一点,受课文的影响,仍然着力于“等待”上做文章,例如,《生活需要等待》《摒弃等待,创造机会》均被视为扣题不紧。

  “留一点空白”——“留”,是人积极主动的主观意愿、行为;“一点”,一些,模糊语言;“空白”,“(版面、书页、画幅等上面)空着,没有填满或满意被利用”(《现代汉语词典》),可以引申为时间或者空间的间隙、空隙。高中语文教材里的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日本·清冈卓行)、《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宗白华)从艺术的角度,阐述了“空白”的意义。实际上,它所涉及的领域广泛,除了艺术,还包括人生、工作、宗教、阅读(接受美学)、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子女教育等方面,可表达和思考的空间广阔,既可以从正面肯定这个话题,也可以从反面否定这个话题(不留一点空白),还可以具体阐述“留”(或“不留”)空白的理由。

  考生只要就“留一点空白”这个话题合乎逻辑地展开,或者论述充分,或者想像合理,都是符合题意的。例如,《给学生留点空白》《无字碑记》《空白中的大智慧》《给爱留点空白》《让我们之间留一点空白》《生活需要必要的“空白”》《此时无声胜有声》《空白孕育创造》《空白之处品人生》《留与不留》《不需要空白》等。

  与前两个题目相比较,这个题目比较正统、大众化,基本没有审题障碍;据不完全统计,约7成考生选择了这道题。

  选择前两题的考生“吃亏”了

  ——今年作文试题的缺憾

  首先,语文与思维的契合点不够理想。试题的题面虽然简单,没有材料,没有解说,然而,前两个话题在强化思辨性的同时,加大了审题难度;在引导创新思维的另一面,设置了审题的障碍,以致不少考生走出考场还对作文试题“说”不清、“拿”不准;在评卷中,我们遗憾地发觉偏题、离题情况比往年有所增加。三个试题中,写前两个话题的作文偏题比例远远高于第3个话题。

  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作文试题,在审题上应当尽量减少障碍,不要使考生“倒”在审题这道门槛上;应该拨动他们的心弦,调动他们的积累,创设一个张扬个性、展示才华、抒发心灵的舞台。

  其次,三道试题的性质不同、难度不一。前两题的题目比较复杂,修饰、限制成分多,所关联的知识背景(文本)要求较多,针对性强,审题费时,写作难度大、风险大;第三道题就明白、简单多了,开放度大,可以自由地选择一个角度入题。所以,选择前两题写作的考生“吃亏”,不公平。

  引导阅读经典 强化思辨考查

  ——三道作文试题的特点

  1.多题选择,人文关怀。

  提供三题,让考生选择最适合发挥的一题来写,体现了多样性、选择性和人文关怀。这与新课程的理念相一致。

  2.导向经典的阅读、思考。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向学生推荐的课外必读书之一;《等待戈多》是西方荒诞剧的代表作,“戈多”成了西方社会人们的精神寄托。这两个话题,检验考生在对中西方经典文学作品了解的基础上,对经典作品中经典问题的思考深度、多元解读和想像能力。

  因此,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有利于激励中学生平时多读书、多思考,注重积累阅读体验与生活感受,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同时,对当前高中毕业班的教学也是一个鞭策。不少高三教师,为了留出更多时间进行总复习,不惜将高三教材的课文草草带过,甚至不教,以致有的考生竟然不知“戈多”为何。这种现象必须赶快扭转。

  3.强化思辨色彩。

  2005年全国16套高考作文题中,有三分之二涉及辩证思维的考查。今年福建省的作文题更加强化了这一点。

  试题题干的状语“创新思维课上”,虚拟了一个特定情境,意在激发考生的创新思维,避免试题的幼稚化、低龄化。三道试题(特别是前两题)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创新性。名著《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巧借东风,成功地用草船借箭十万支;而试题逆反思维,却提出了“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的话题。“戈多”,原本在《等待戈多》的文本中,直到戏剧结束也没出场,高中第五册语文教材中明确告诉学生“本剧表现现代文明中一些人的等待与失望、苦闷和迷惘”;而试题别出心裁,大胆设想——“戈多今天已经来了”,彻底颠覆了教材的传统解读,创设了一个新奇的、给人无限遐想的情境。

  4.文化品位高。

  前两个话题涉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第三个话题,涉及文化艺术许多方面。

  诸葛亮等人做客“实话实说”

  ——考生作文“亮”在哪里

  今年高考还是出现了一批构思精巧、立意新颖的好作文,例如——

  话题“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

  A.以“二度借箭”为题,围绕“不足十万支”这个情节,让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利用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第二次前往曹营借箭,而且在草人上涂了防火材料……

  B.采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形式,邀请诸葛亮、周瑜、曹操到该栏目做客,就是否“足十万支”实话实说,从而展现各个人物栩栩如生的性格。

  话题“戈多今天已经来了”:

  例如一篇题为《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作文:

  “戈多”是信念、理想、道德,如果我们坚定人生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带着道德上路,那么“戈多”已在我们面前——这是该文对试题的解读;

  “戈多”来了,但由于我们“已在喧哗与骚动中沉沦太久”,所以并没有觉察,甚至与之形同陌路——这是该文立意的新颖、深刻之处。

  结尾的精辟议论又使文章推进了一层:戈多其实从未曾离开过我们,戈多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匆匆于人世,忙碌于琐碎,以至连风的感觉都时刻从手边溜走。真正在等待的,其实是戈多,戈多一直期望着人们能尽早发现他,使人重归于心灵与肉体的统一。戈多今天已经来了,但愿人们能把握戈多,使他明天不至再次离我们远去!

  话题“留一点空白”:

  不少考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写起,表达了父母、老师及社会各界对他们关爱有加,却没有留给独立自主的“空白”的苦恼。有的考生利用给“父母”或“老师”一封信的形式,仿佛面对面地叙谈、交心。

  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以“请假条”开头,写自己向父母请假一天——哪怕一小时来安排自己、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名考生于文章结尾动情地写道:或许是你们麻木了,或许我也麻木了。十二年的学习生活,我很少有属于自己的支配时间。我爱钢琴,也爱吉他;可我还爱大海,爱河边的泥沙、田间的小花,爱一切自己喜欢的东西……

  你们一直是我成长的导航,但我生命的航线还须我自己来掌舵。请放开双手,让轻盈的翅膀展翅飞翔,让幼小的心灵自由地呼吸。

  “套题”作文比往年明显增多

  ——考生作文存在五大问题

  堆砌材料,不会分析

  不善于分析材料,缺乏理性思维,更谈不上严密的推理、论证;只是例证,简单地罗列、堆积一些材料,不少是老掉牙的故事。这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难点、老问题,是目前中学生写作的“通病”、“顽症”,必须从多方面综合医治。

  思维偏离中心 偷换话题

  以下是三篇考场作文的大意:

  《风险》:十个鸡蛋放在篮子里有风险,投资股票有风险,世界500强之首微软有风险,台风来袭有风险,火灾有风险,诸葛亮草船借箭当然也有风险,所以,青少年要加强抗风险能力。

  《和平社会》:人们希望过上和平生活,但历史上战争不断,如三国时期诸葛亮草船借箭便是一次著名的战斗……人类应该和平共处一个世界,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让创新注入思维》:三国中诸葛孔明神机妙算,可有人提出质疑:诸葛亮草船借箭数不足十万只。诚然,孔明是否借箭十万已无从考证,但提出这个疑问即让人耳目一新,生活中,我们也应像提出草船借箭不足十万的问题一样,让创新注入思维。……那么,如何才能让创新注入思维呢?应当把创新的思维安排、注入到日常生活、教育中。

  这三篇作文犯了相同的错误:思维偏离中心。

  让我们从这三篇作文的结构来揣测作者的思维轨迹:由试题提出的话题“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这个假想情节,联想到某个大的概念(“风险”“和平社会”“创新”);然后,以这个大概念作为写作的“话题”,而原话题“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却成了考生自己生造出来的新“话题”的一个事例。这便是典型的偷换话题。这可能是受平时训练中话题作文题的“材料”可以作为作文的一个例子(或者不用)的影响,误将话题本身(“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当作话题作文题中的“材料”来理解、处理了。

  语言华而不实 虚浮晦涩

  不至清之水是水留给自己的空白;日作夜息是人留给自己的空白;白纸黑字是文化留给文明的空白。因有了空白,水中有鱼,有了生命的欢腾;因有了空白,人有了精力,有了生存的基础;因有了空白,文明有了文字,有了传承的可能。

  这是一篇考生作文的首段。前三个排比句,真让人一头雾水,如果说“不至清之水是水留给自己的空白”还勉强说得通;那么,“日作夜息是人留给自己的空白;白纸黑字是文化留给文明的空白”就真无法理解了。——华丽的语言下,藏着虚浮、晦涩。这种华而不实的语言近几年来有愈演愈烈的势头,考生片面地追求文采,为了“可能”吸引评卷教师的眼球,不惜矫揉造作。此种文风当休矣!

  对“空白”的理解不当

  对“留一点空白”中的“空白”,有极少部分考生理解产生偏差。

  有的误作“后路”(给自己多留后路);

  有的误作“过失”(德国人反思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空白——给被侵略国造成的灾难);

  有的误作“荒废、虚度”(过去是那么荒唐,只给自己留下一片空白,一片没有颜色的天空);

  有的误作“明智”(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这些说明他们的知识面过于狭窄,没有掌握好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套题的情况明显增多

  一些考生完全不顾作文试题的具体内容与要求,白纸黑字视而不见,竟然另起炉灶,可能有“背”而来,索性把原先准备好的文章默写一遍,例如:《国在山河破》、《谁是我的奴隶》、《心,力量的源泉》、《差别》、《内因与外因》、《关注环境》、《可可西里上空的枪声》、《诚信第一》、《用积极的期望对待人生》、《勇于面对困难》、《劳、逸应结合》。

  评卷教师还得动脑筋去为它们对“号”入座,尽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以勉强对上其中一个话题;但是,评卷教师即使这样煞费苦心,以上答卷有的还是与三个话题都毫无关系。

  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类“套题”作文卷比往年明显增多,作文试题较难是一个因素,但更主要的可能是试题外的原因。

  (说明:本文吸纳了其他评卷教师的观点,第四部分的材料主要由厦门市五显中学李浅老师提供,谨此一并致谢。)

  本版撰文 俞发亮

  (来源:厦门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