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人物影像:王玉民的抗震日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02:32 燕赵都市报

  

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人物影像:王玉民的抗震日志

  王玉民老人向记者讲述当年抗震救灾的情况。

  

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人物影像:王玉民的抗震日志

  王玉民老人的两本"抗震日志"。

  本报记者 刘丽普/文 本报记者 赵海江/图

  ■人物简介

  

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人物影像:王玉民的抗震日志

  王玉民,生于1936年。1966年就职于保定地区卫生局,参加了邢台大地震的医疗救援。1976年,任石家庄地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唐山大地震后,组织、调度石家庄地区医疗队伍支援灾区、接收伤病员。1983年,任石家庄地区医院党委书记。1992年,任石家庄地区民族宗教局副局长。1996年,就职于石家庄市政府办公厅。

  64开,写有“工作日记”的牛皮纸皮笔记本———在30年前,这是两个十分普通的笔记本,而其不寻常的是,翻开这两个小小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的小字,详尽地记录了唐山大地震发生后,石家庄地区如何向唐山遣派医务工作人员进行救助;在后方,又是如何接收安置从唐山转来的伤病员以及如何给他们提供及时的治疗……

  笔记本的主人是王玉民,现在已经是70岁的老人,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时,正在石家庄地区卫生局任医政科科长。在记者看来,两个小本子上的内容,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抗震日志”,因为它记录的是从1976年7月28日到11月26日,众多医务工作者近百个日日夜夜为唐山抗震救灾所做的点点滴滴。

  在那些岁月里,王玉民与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他虽然没有亲临地震现场,但后方的调度、接收病人,不亚于一场战斗,虽然没有硝烟,但酷似战场。

  ■“早走一分钟,就有可能挽救一个危重病人”

  27小时派出628名医务人员

  ○日志摘抄

  (1976年)7月28日

  上午9点,地区卫生局调度会。

  派遣人员条件,考虑政治、身体、技术条件。走时带衣服、三天熟食、粮票、款、雨衣、药械、帐篷。由汽车送来,坐地区车走。

  第一批106人(司机6人),报道地点为唐山地区卫生局和唐山市卫生局。

  第一组:50人,地直门诊部主任张国彬带队(批注为上午11点20出发);第二组:50人,由石家庄市卫生局史殿英带队(下午3点出发)。

  第二批100人……

  第三批200人……

  2006年6月21日,时隔30年后,王玉民想起当年的情况时,仍感觉像回到了当年那紧张的氛围中。“上午9点,我们得知唐山发生了地震,地震的具体情况并不清楚,上级指示迅速组织医疗队赶往灾区。为了争取时间,第一批人员从地、市医疗单位中抽选,人员的选择标准除了医疗技术水平和身体状况外,政治觉悟水平也是考虑因素之一。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更清楚,医疗队早走一分钟,危重病人的生命就可能被挽救。到上午11时20分,首批第一组56人便出发了,第二组下午3点出发。”

  接下来就开始向各县抽调人了,第二批100人、第三批202人、第四批203人,分别于28日夜10时20分、29日中午12时出发,从接到任务到第四批医疗队派出只用了27个小时。王玉民说,医疗队之所以能够这样迅速地出发,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抽到的每一名医务工作者都没有怨言,要求啥时走就能啥时走。同时,粮食、商业、运输等多个部门也不讲条件,只要有要求,都会尽最大的努力来满足,送医疗队去唐山时,市内的公交车都用上了。

  “那时候,打电话不像现在可直拨,拨打市区内的四位数电话还算方便,与各县联系需要打长途,而长途线路有限,不能及时接通。我们不得不一遍遍地催长途台,向话务员说明情况的严重性,很快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有时他们将不太重要的线路中断,以多县连线的方式,像开电话会议一样,同时向各县布置任务,节省了时间。”

  ■“给多少,收多少,不讲价钱”

  两天内接收2355名伤病员

  ○日志摘抄

  7月31日

  张局长传达地委书记孙吉全(接收唐山伤病员)指示:

  1、给多少,收多少,不讲价钱,有意见提,任务不能少。2、动员现有病人,能出院的出院,腾出病床。3、挖掘潜力,合并科室,增加床位。4、做好预备医院准备,交通运输局招待所100张床、阜康路手工业局招待所100张床(在医院床位不够的情况下,招待所改医院)。5、接运工作(石家庄)市里统一组织,车辆、民兵,包括县里的任务也由市里负责搬运。

  7月29日,刚刚送走第四批医疗队,就接到上级通知,要求立即做好一切准备,接受大批从灾区运来的伤病员。“这又是一个非常紧张又十分艰难的任务。涉及到抢救、接收、搬运人员的抽调、车辆、担架等物资准备等多个方面,工作千头万绪。”王玉民说,当时的分工有制定伤病员分配安置预案,救护车的调度、接收运送伤员时抢救护送医务人员的抽调,由于很多搬运人员是临时从工厂、车间抽调上来的,还要给他们进行对危重骨折病人搬运的技术指导等。

  王玉民说,接收病人的地点分别在省会西三教附近的“兵站”(火车运送)和现在的大郭村机场(空运的),当时分配安置病人的主要原则是,危重病人就地抢救,就近到条件相对好的省、市、军队、铁路医院抢救,病情轻的,到条件相对差、距离远的县医院和厂矿医院。

  从7月30日接到由飞机运送来的第一批21名病人开始,到11月16日,石家庄地区共接收了灾区伤病员6436人。据了解,第一批病人是到唐山开会的16个石家庄人,在地震中受伤,另外5人是唐山当地人。接收任务最紧张的是8月1日和2日,两天接收了2355名伤员。

  由于班机和火车到达的时间和到达的人数与通知的都不同,到达时间或早或晚,伤病人员或多或少,这一点从“抗震日志”中也可以反映出来。所以,工作人员都是一天24小时作战、等候,没有休息时间,甚至没有喝水、吃饭的时间,让人感动的是,没有人叫苦喊累。

  记者从8月2日的“抗震日志”中分明看到了“战场的硝烟”:凌晨1时45分、1时46分、1时53分就有3架次飞机降落在大郭村的机场上,运来伤员近160人。据介绍,在8月1日这一天,到达石家庄的病人有1661人,其中分25架次空运来805人,傍晚19时15分火车还运来800多人。8月2日,分16架次运来694人。

  ■“缺什么,补什么,及时解决医务人员短缺问题”

  紧急办了8个短期培训班

  ○日志摘抄

  8月10日 短期培训

  电解质失衡学习班由省二院负责,肾功能衰竭、胸外科、骨外科、截肢适应症、特殊性感染诊断处理由省三院负责,胸外科由省四院负责,截瘫护理由省人民医院负责。

  讲稿编制,由省出款,地、市进行印刷,印刷要快。

  从不长的记录中,可以看出当时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特别“快”,与时间赛跑。王玉民说,在平时接收这样一大批病人,压力也是很大的。600多身体好、医疗水平比较高的医务人员被抽调走后,整个石家庄地区医务人员严重不足,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的重点就转移到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治愈率上,从8月8日起,“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连续办了8期短训班,各县派人参加,请省市医院的专家教授分别讲授。“那时候,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派上了用场,参加培训的人员中很大一部分是工厂的工人,现学现卖。”

  “抗震日志”上还显示,1976年8月7日,支援石家庄的湖南医疗队15人、广东医疗队9人组成的专家队伍,也参与到抢救治疗工作中来。截至11月16日,先后有4950名病人病愈出院,除救治无效死亡127人外,还有1359人在各级医院继续治疗,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截瘫病人。到第二年,唐山成立截瘫医院后,所有的病人转到了唐山。

  ■记者手记

  沉甸甸的记忆

  □刘丽普

  这是尘封了30年的“抗震日志”,透过这两本小册子,我们不仅看到了灾难发生后众多悲苦的面孔,也看到了一方有难多方支援的暖暖温情。

  王玉民说,平时他并不大喜欢翻看这些记录,因为它们太沉重了,让人轻松不起来。为此,这些小册子,也差点被丢弃。而这些天,为了让大家知道30年前唐山发生了什么,人们做了什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掀开那尘封的日记,从密密麻麻的字符中一点点地剥离那沉甸甸的记忆。

  在采访中,王玉民老人多次提到,年岁大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确,他将妻子丁瑞琴何时赶赴唐山救灾的时间都忘了,他误将28日中午记成了29日中午,只记得妻子烙了几张饼带上就匆忙出发了,留下几个孩子在家;还记得妻子随医疗队到达唐山后,忙得3天3夜没吃东西……

  的确,有时候忘却也是为了纪念。谨以此纪念那些在大地震中不幸消亡的生灵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